拥有“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和“红色故都”瑞金等革命圣地的江西,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迅速,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江西接待了红色旅游172万人次,共收入6.8亿元人民币,日均进账近亿元。 红色旅游的巨大商机让不少人心动不已,其中就有这样两位老板:一个毫不犹豫地抓住了一次又一次的“红色”商机,成功地实现了他生意场上的“三级跳”;另一个欲借东风而未得,用尽心思大做“历史、政治”文章,以期搭上这趟“红色”快车……


淘金“红色旅游”
http://www.gcmag.cn  《光彩》杂志2005年第9期

■文/本刊记者 李海侠  图/本刊记者 何 健

钱志龙:抓住“红色”商机不放

    说起钱志龙,大家都说他特有运气,从开一家小小的“林野大排档”,到拥有井冈山规模最大的“林野大酒店”,他只花了不到10年的时间。

    “林野大排档”开在“朱毛会师”的纪念碑旁,钱志龙的第一桶金来自“红色旅游”

    上世纪90年代,来井冈山的游客还不多,主要是上海的游客,偶尔也有一些广东来的。他们来到井冈山一般都要下宁冈,到“朱毛会师”的地方看看。1996年,宁冈人钱志龙在“朱毛会师”的纪念碑旁租了个店面,开了个只能容纳4张餐桌的小餐馆。餐馆取名“林野大排档”,突出菜是“来自林间山野”之意。
    钱志龙考虑到游客来井冈山,除了接受传统教育,还图个山野之趣。他就有针对性地推出应季新鲜野菜。钱志龙的这招正好契合了游客的需求,他的“林野大排档”在宁冈一炮打响。
    在经营中,钱志龙不仅突出绿色新鲜,从菜式上迎合游客的口味,还不失时机地引导游客的口味。
    上海人不吃辣,钱志龙店里有一道炒田螺,红红的辣椒让他们一看就心生畏惧。可钱志龙却把这道菜推荐给上海的游客,并且承诺“不好吃给换,好吃再给加”。结果不吃辣椒的上海人对这道火辣辣的田螺青睐有加、赞不绝口:“‘林野大排档’的田螺好吃得不得了,就像吃海鲜一样!”一传十,十传百,后来许多上海游客一来井冈山就要到宁冈的“林野大排档”点这道菜。就这样,虽然只是接待些散客,钱志龙却不愁没客人。
    当时井冈山有两家大宾馆,一是井冈山大厦,一是黄洋界宾馆,它们每天接待不少团队游客,伙食却很一般,游客对到井冈山参观却没有一个吃饭的好地方意见很大。
    于是就有旅行社的老总想找家合游客胃口的餐馆,这时就有人推荐钱志龙的小店。旅行社的老总上店里吃过后,感觉确实不错,但对仅有4张餐桌的“林野大排档”能否接待上百人的大旅行团表示怀疑。钱志龙岂能让上门的生意跑了,他答复旅行社的老总,可以让游客们分批用餐。理由是旅行团因为要参观游览,吃饭都快,一般半小时就能吃完。于是钱志龙开始接待旅行团队,1年下来他挣了将近2万元。
    1998年,钱志龙决定扩大经营规模,他看中了“林野大排档”旁一家农业银行的食堂,上下两层,可容纳150人同时用餐。可他当时只有2万元资金,要租这么大的场地,还要装修,区区2万元怎能搞得定?但钱志龙信心十足,因为他有良好的口碑和充足的客源。通过关系,钱志龙找到了农行的有关负责人,谈了自己的想法。农行见“林野大排档”生意红火,经过对钱志龙的全面考察,不仅把食堂租给了他,还贷给他18万元。
    不久,钱志龙投入20万元改造的农行食堂变为“林野大酒店”,新店一开张就天天爆满,第1年就把农行的贷款全还了。

    “林野大酒店”开上了井冈山,钱志龙巧借“非典”进军酒店业
    2000年宁冈县并入井冈山市,钱志龙敏锐地感觉到未来的旅游业会越来越兴旺,于是做出了新的决定——把“林野大酒店”开到井冈山上去。
    最初,钱志龙在井冈山的“天街”租了一个两层的店面,但楼上楼下总共只能摆六七桌。没多久钱志龙就放弃了这个店面,大刀阔斧地租下了两家相邻的酒店,把墙打通,并成一家,“林野大酒店”在井冈山上火了。
    1年后,钱志龙把宁冈的餐饮和客房两方面的生意都转给了别人,集中全力在井冈山上大展拳脚。
    当时的井冈山上国有宾馆占90%以上,规模大设施好的二星、三星级宾馆几乎全是培训基地,且客房价格较贵,对旅行团来说不太实惠。私营的宾馆虽然价格优惠,但多为三五十个床位的小招待所,条件设施较差,游客感觉不太好。钱志龙认为若开一家既上档次规模,又价格实惠的宾馆一定有客源。
    2003年初,一家有100多个床位的“云峰”宾馆欲转让,年租金要55万元,钱志龙出价50万元,对方态度坚决地说少1000块钱都不转。没多久爆发了“非典”,井冈山的游客锐减,“天街”上一个游客的身影也见不着。许多酒店老板无心经营,纷纷转让。“云峰”宾馆的老板急了,主动来找钱志龙,并把租金降到了45万元1年。
    钱志龙知道机会来了,尽管他志在必得,却不露声色,作出十分为难的样子说:“现在一个客人也没有,你叫我怎么经营?”最后钱志龙以年租金38万元的价格谈下了那家酒店。对方要求钱志龙一次性交2年的租金,钱志龙二话没说把钱如数交给了对方。
    这件事在整个井冈山轰动一时。因当时正值“非典”高峰时期,大家预计这次的“非典”对旅游业少说也得有一两年的影响,钱志龙却敢在此时接手宾馆,一定是赚钱赚糊涂了。
    钱志龙却有他的道理,他相信政府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把“非典”控制住的。果然,6月初,“非典”就基本控制住了,井冈山陆陆续续地就有游客来了。“非典”一过,钱志龙的“林野大酒店”马上就爆满了,半年时间就把那2年租金给赚了回来。
    在经营酒店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最后剩下的床位不够一个旅行团全体入住的情况,这时钱志龙就把多余游客安排到别的酒店,若别的酒店价格高于“林野大酒店”,钱志龙就仍然按自己酒店的价格收费,多出的费用他就自掏腰包。钱志龙的“义举”让他和旅行社建立了牢固的友谊,他的“林野大酒店”天天客满。
    井冈山的旅游一天天热起来,钱志龙又接手了农业发展银行的1家培训基地,两家“林野大酒店”合起来有230个床位,仍是供不应求。钱志龙在酒店业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林野大酒店”的牌子也越叫越响。

    病中谈定400间客房的酒店,钱志龙一跃而成井冈山酒店业的“老大”
    钱志龙的生意越做越大,身体却累垮了,2004年下半年,钱志龙因为胃出血住进了医院。一天,病床上的他接到了朋友打来的电话,说井冈山有家刚建好的有400多个床位的宾馆准备招标。钱志龙一听,来精神了。井冈山机场已经正式运营,泰井高速公路又开通在即,很快上海、杭州、武汉等地的市民就可以直接开车上井冈山了。井冈山的旅游业会越来越兴旺,自己经营的两家酒店总共230个床位已经捉襟见肘,他正想扩大规模,真是天赐良机。
    钱志龙立即拔掉吊针,驱车直奔吉安市和那家宾馆的房地产开发商面谈承租事宜。对方经多方考察后对钱志龙非常满意。2004年8月15日,双方签订了合同,约定年租金136万元,租期6年。钱志龙交了50万元定金,并马上开始对宾馆进行装修,他想赶在“十一”黄金周前开业。
    但是,不久就生了变故。南昌有几家大宾馆也想承租这家宾馆,并利用各种途径向业主施加压力。8月25号,吉安的房地产商要求和钱志龙解除合同。钱志龙看准了的事岂能轻易放弃,他甩出一句:你跟我的律师谈吧。最后,对方考虑到单方违约的话,除要双倍返还定金,还要赔偿钱志龙为宾馆所做的投资——虽然签约只有短短的10天,钱志龙却已经投入100万元来装修。对方最终没有解除合同。
    而这时,报纸、电视等各大媒体开始大力宣传“红色旅游”,年底中央更是下发红头文件把“红色旅游”作为专项旅游来发展。有人戏言说,钱老板要做大酒店,连国家都给政策来扶持。
    钱志龙把之前经营的酒店迅速转手,集中精力来做这家新酒店。很快,钱志龙的“林野大酒店”就以其宽敞的客房、可口的伙食和合理的价格赢得了游客的好评,钱志龙也一跃而成井冈山酒店业的“老大”。
    规模更能出效益,虽然是井冈山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家宾馆,拥有400多间客房,“林野大酒店”的客房仍然供不应求。钱志龙现在正在物色300个床位以上的宾馆,欲借着这股“红色”热浪大干一番。

黄九华:要搭“红色旅游”快车

    解放初期,江西赣州老区有句俗语,“中国外国不如兴国,南京北京不如瑞金”。可见当年瑞金和兴国在老区中的知名度,其中兴国又以将军多而出名,号称“将军县”。
    在兴国本地餐饮和酒店业内都做得很好的黄九华,看好“红色旅游”的巨大商机,在中央印发关于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2004年,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要建兴国县里最大的酒店——“模范兴国大酒店”……

    肖华将军曾是我家的邻居,毛主席来我家吃过饭

    黄九华家在上世纪20年代是做餐饮的,现在兴国交通宾馆的位置,那时是黄家的祖业。
    说起那段历史,黄九华十分自豪,“肖华将军的房子就在交通宾馆的后面,当时和我家就是左邻右舍,两家的小孩子都在一块儿玩。当年(1929年)毛泽东率红四军从井冈山突围到兴国县时,陈奇涵、胡灿等请他吃兴国县的‘蒸笼粉鱼’,就是在我家吃的,大厨是我的母亲。后来兴国县的这道客家家常菜就被毛主席命名为‘四星望月’,这件事有兴国县志为证。”
    黄九华是“老三届”下乡知青,妻子就是他下乡时认识的,两人在乡下结婚生子,1980年返城时黄九华已经31岁,拖儿带女,一家4口和父母同住,每月只有黄九华20多元的工资,经济十分紧张。无奈之下,黄九华和家人商量,决定重振祖业,开一家餐馆。于是在1985年,夫妻俩开起了一家小餐馆。黄九华的父母是“高参”,手把手地把不会炒菜的儿媳妇调教成了大厨,黄九华则一下班就去店里帮忙。
    1990年县里集体企业改制,黄九华承包了县里最大的两个集体企业,把它们改造成两处酒楼。生意做大了,黄九华索性辞去了工作,全力投入到餐饮生意中。
    不久,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基金参观团来兴国考察一个灰鹅的项目,黄九华和另外两家酒楼一起竞争宴会的接待。黄九华呈上12道全部以灰鹅为原料的“全鹅宴”一举夺魁。参观团的客人吃过后,个个竖起了大拇指。从这以后,黄九华把政府绝大部分的接待宴席揽了过来,从南昌或北京回来的老干部都点名要来黄九华的“品禄园”,黄九华又不失时机地把毛主席在他家吃过“四星望月”的事加以宣传,他的生意越发红火了。
    1994年京九铁路的修路大军进驻兴国后,基本都在他的两个店里消费。到1996年9月京九铁路正式通车时,黄九华的注册资金已过了1000万元。
    不久,黄九华又租下了一个面积有3000平方米的商场,把它改成同时可以容纳100桌客人用餐,县里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一家饭店。

    兴国不仅是“将军县”,还是“烈士县”和“苏区模范县”,来这儿旅游的人也不少,我看好酒店业的前景
    就在黄九华的餐饮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决定从餐饮业淡出,进军酒店业。许多人都表示不解,可黄九华却有他的考虑——“餐饮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也越来越薄。而兴国的酒店业,上点规模和档次的酒店就只有两家,一家有130个房间,另一家有90个房间,两家天天都爆满。因为兴国不仅是‘将军县’,还是‘烈士县’和‘苏区模范县’,还拥有省级森林公园均福山,那里是第3次和第5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来兴国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人不少,我看好酒店业的前景。”
    应该说黄九华是很有眼光的,那时“红色旅游”还没开始流行,但他已经敏感地捕捉到了这线商机。
    黄九华说干就干。他在县城的中心位置开起了一家有70多个房间的宾馆,一开张就天天客满,第1年就赚了100万元。
    由于北京和上海的火车都是早上7点到吉安,而赣州去北京和上海的火车都是晚上六七点经过兴国。黄九华还试着让东航旅行社拉过两次游客来,反响不错。
    黄九华的宾馆虽然比那两家规模小,但设施新,交通也方便,且价格上略为优惠,因此虽然是酒店业的“新兵”,却很快在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不过由于地处县城中心位置,黄九华宾馆门前的两条街却改造了3次,从2米扩到了3米宽,宾馆也不得不跟着改造,光是停车场的水泥板就浇了4次,平均每2年翻新1次,黄九华这几年赚来的钱大多花到宾馆的改造上了。
    但黄九华并不气馁,相反,他更乐观了,“路在修,说明城市在发展,路修好了,来旅游的人会更多。”黄九华不但不放弃现在的宾馆,他还要再开一家更大的宾馆。

    如果兴国成为红色旅游景区,我的新酒店就叫“模范兴国大酒店”
    说起现在正在修建的这家新宾馆,黄九华十分感慨。他说最初的起因是前年去新马泰考察时,听说了马来西亚赌王的故事——他55岁时积累了30万元,开始涉足博彩业,开设了赌城,如今早已是马来西亚的首富。而当时黄九华刚好虚岁55,他积累的资金已过1000万,觉得自己不应该停留在现有的成就上,还是可以像赌王那样再干一番更大的事业。
    前些年开始提“红色旅游”的时候,黄九华就认为以兴国的历史一定能成为“红色旅游”城市,酒店业必将大有可为。为此黄九华还专程到井冈山考察,他发现井冈山2万多个床位,一到旅游旺季就爆满,特别是去年和今年,几乎就没有什么淡旺季之分了。而兴国紧邻井冈山,如果上井冈山的游客中有10%顺道来兴国,那客源就十分可观。
    黄九华决定借“红色旅游”的东风,建兴国最大的酒店。去年年底,在中央下文把“红色旅游”作为专项旅游来发展时,黄九华的新酒店也动工了,计划自投资金1700多万元,银行贷款1200多万元。
    不过“不如意事常八九”,“红色旅游”是热起来了,可兴国却两次都不在国家公布的“红色旅游”景区名单之列。黄九华感到了压力,他赶紧把原来计划中的300个房间砍到了170个,酒店的楼层也降到了7层。因为黄九华估算过,新酒店建成后,酒店的档次上去了,价格仍保持现在宾馆的水平,必能从另外两家竞争对手那里争取过来一些客人,这样的话,即使没有“红色之旅”也不用发愁,只要3年就能把银行的贷款还清。
    话虽这么说,黄九华还是心有不甘,他利用自己县政协委员的身份,在不同场合大力推销他的“319红色旅游线”——即国道319线上的井冈山、兴国、于都、瑞金四地游,以期把兴国纳入“红色旅游”的行列。
    我们在采访的时候,黄九华正热切地期待着第3次“红色旅游”景区名单的公布。他说如果兴国在“红色旅游”景区的名单之列,他的新酒店就叫“模范兴国大酒店”,如果还是没有的话,他会考虑改为“兴国大酒店”。


编辑 高淑英(yangnq@gcmag.cn)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