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40人去旅游,众口难调,总有这个人或那个人不满意,这次到了孙先生的饭店,大家都满意了,这是来中国第一次没听到怨声的地方。”

孙永祥的“涉外饭店”
http://www.gcmag.cn  2005年第8期

■本刊记者  杨生恒  ■赵军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门对面有一条路,路的北头有一个叫“艳阳天”的小饭馆。在一般人看来,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饭馆,不留意的话甚至还发现不了它。可是,在许多外国留学生眼里,这个小饭馆却是“中国最好的饭店”,饭店的主人孙永祥是他们在中国认识的“最可爱的人”。

为开饭馆,他摔碎“铁饭
碗”,钻进“个体”圈儿

    今年38岁的孙永祥是一个天性温和而又浪漫的北京人。由于从小喜欢做饭,初中毕业后,他进了一所职业高中的厨师班学习。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一家涉外饭店,有了一个很不错的“铁饭碗”。但令他遗憾的是,饭店没有让他当大厨,而是将他安排在客房服务部工作。刚开始他还很愉快,觉得在高级饭店进进出出也很受用,可是渐渐地,想着自己辛辛苦苦学了3年厨艺,结果却无用武之地,他就开始郁闷了。
    1987年秋天,孙永祥的大哥看出了他的心事,对他说:“我们自己开个饭馆吧,这样就可以发挥你的专长了。”孙永祥非常高兴,立刻辞职回来,与大哥一起开起了“艳阳天”,干起自己喜爱的本职工作。
    小饭馆位置偏僻,生意不太好,孙永祥这才发现开饭馆并不像他想像的那样轻松。而且在当时,个体户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主儿,社会地位很低,在很多人看来,也就那些从劳改所释放出来后没有单位接收的人才干个体!这让孙永祥心里很不是滋味。
    有一件事尤其让孙永祥感到委屈。那年冬天,母亲托人给孙永祥介绍了一位漂亮姑娘,双方见面后都挺满意,可姑娘的母亲却觉得干个体不好,要求孙永祥重新找一份工作。恰好第二年春天当地招交通警察,全家人都劝孙永祥弃“馆”从“警”。一边是漂亮的姑娘,一边是心爱的职业,犹豫再三的孙永祥最终选择了饭馆。他想:别人干个体是没有单位要,我是自愿“钻”进来的啊!我还年轻,凭我的技术、真诚和满腔热忱,一定能把这个小饭馆开得有声有色,也一定能让世人转变对个体户的看法。孙永祥说,小饭馆就像自己的孩子,他不能眼看着这个孩子自生自灭。
    此时,大哥看生意没有起色已从小饭店退出,留下孙永祥一个人奋力经营。从采购、炒菜、端盘,到结账、搞卫生统统由他一个人包办,邻村女会计李淑兰打趣孙永祥:“这才叫纯‘个体户’,就一个人!”
    一个人的饭店就意味着得花更多的心血,为使饭店“起死回生”,孙永祥使出了浑身解数:因为小饭店紧挨着一家国营饭店,为了提高上座率,他就和那个国营饭店打时间差,人家关门很早,他就到夜里十二点才打烊;他又是个爱洁净的勤快人,平日里把桌椅拾掇得干干净净,把餐具擦拭得一尘不染,以致有一次,一位客人吃饺子时把餐桌上的烟灰缸当成了醮酱油醋用的料碗!渐渐地,很多人知道他这儿关门晚、烧菜快、味道好、又干净,小饭馆终于有了回头客。

在澳大利亚人眼里,中国最好的地方是哪里?
故宫、北海、长城、“孙的饭店”

    有一天,孙永祥的小饭馆忽然走进了一位外国人。“Bonjour!”(法语:你好!)不懂法语的孙永祥从来没接待过老外,不由得心跳加快,感觉有些紧张,但职业习惯让他很快做出了回应:“您好!请坐,请问您吃点什么?”
    那位外国客人看着菜谱,用手指着菜名问他:“Bon?”(好吃吗?)孙永祥也不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猜想大概是要来一道菜,就向他推荐了自己最拿手的“宫爆鸡丁”。菜炒出来后,孙永祥感觉没有达到他的最佳水平,于是重新配料炒了一盘端给客人。看那位客人吃得津津有味,连连竖起大拇指,孙永祥一颗吊到嗓子眼上的心才终于落了下来。
    外国客人吃得高兴,付款时多给了孙永祥10元外汇券,但孙永祥只收了饭费,把多余的10元钱仍退给了他。客人疑惑地看着他,又从钱夹里拿出10元。孙永祥知道他误会了,连连摆手,然后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钱,摇摇头。老外打着手势问他:为什么?孙永祥知道自己没法用语言跟他解释清楚,只好拿出纸和笔写道:我是中国的个体户,不收小费!老外看他态度如此坚决,只好作罢。
    从那以后,那位外国人经常带一些朋友到孙永祥的店里用餐。时间长了,孙永祥才知道,他们都是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留学生。这些成群结队来孙永祥的小饭馆用餐的外国留学生,成了孙永祥的活广告:怪异的发式、艳丽的衣着、高大的身材,以及身上浓烈的香水味,常常引得无数路人驻足,很多人出于好奇也到他的小饭店里来吃饭。那些外国朋友给孙永祥的小饭馆带来了生机,同时也让他感觉到个体工商户的地位好像悄悄提高了。
    有一件事让孙永祥终生难忘。那是1991年的一天,一辆旅游大巴忽然停在了孙永祥门前,车上下来的40多个外国游客,径直走进了他的饭店。孙永祥还记得当时开车的司机十分不解地问他:“你这里有什么特殊?这些外国人别的地方不去,指定要到你这儿用餐!”孙永祥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过他们既然来了,我就热情接待。”
    在接待过程中,孙永祥通过翻译得知,这些人当中有记者、有医生、有教授,其中一位旅游者的儿子曾在他这里用过餐,是他说服整个旅游团来孙永祥这儿的。
    那一天,那些旅游者临走时,在孙永祥店里的意见簿上写道:“一行40人去旅游,众口难调,总有这个人或那个人不满意,这次到了孙先生的饭店,大家都满意了,这是来中国第一次没听到怨声的地方。”
    看到这条留言,孙永祥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这不单纯是对他个人的肯定,也是对全中国个体工商户的肯定啊!从此,他更坚定了“干个体”的决心。为扩大规模,他把饭店的房子又扩出了3间,并增加了新的服务项目:外国客人可以在他那里学做中国菜、自己动手包饺子,逢重大节日还可以和孙永祥的家人一块联欢。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留学生在孙永祥的小饭店里不但可以享用到非凡的美味,还可以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友情、亲情,“孙的饭馆”就这样成了一个知名度极高的“涉外饭店”。
    有一件事很值得一提: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曾组织一些留学生写出自己眼中中国最好的地方,并画出地图。“二外”1995届澳大利亚留学生拿到这个题目时感慨万分,因为前几届学生已经把故宫、北海、长城等公认的好地方都写上了,他们写什么好呢?突然,大家想到了“孙的饭店”!于是,从1995年开始,澳大利亚出版的中国地图上,“孙的饭店”和长城、故宫齐名了。

我以后就通过做饭来传播中国文化,
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热爱中国

    在与这些外国人的交往中,孙永祥自己也成了老外——学会了法语,还成了“二外”很多留学生的朋友。
    有一个叫柯蕾丝(ThevesKrys)的法国姑娘从“二外”毕业后,去了法国驻华大使馆工作。1998年7月,柯蕾丝特邀孙永祥去法国做客。办理签证的时候,因为在工作单位一栏填的是“个体工商户”,结果1个多月还没拿到签证。当柯蕾丝得知此事后,亲自为他做担保,终于促成了孙永祥的法国之行。
    当孙永祥到达巴黎的时候,有12位法国朋友前往机场迎接他,有的携女友,有的抱着孩子,还有一个竟驱车6个小时赶往机场,把孙永祥感动得热泪盈眶。在朋友家里,孙永祥再次为他们做了可口的中国菜,让他们重温了一番当年在北京的美好岁月。一起吃饭的时候,那些法国朋友对他说,虽然回国一两年就把汉语忘了,但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中国,不会忘记“孙的饭店”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从法国回来后,孙永祥认真思考了一个问题: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体户,只是按照中国传统实实在在做人,本本分分做生意,却赢得了这么多国际友人的信赖,我以后就通过做饭来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热爱中国,来充分领略中国人的诚实、勤劳和友善、好客。
    前几年,孙永祥买了一辆小轿车,“二外”的留学生去他那里更方便了——只要打个电话,他可以免费接送。如果遇上一些外国老朋友介绍来的客人,用完餐后,孙永祥还会应邀带领他们到北京的各个旅游景区去游览。
    不过,对于更多的“二外”留学生来说,今后再见孙永祥的机会可能不多了。这几年北京城区不断改造,孙永祥的饭馆就要拆迁了,孙永祥也将迎来他人生的一次重大变动。柯蕾丝已邀请孙永祥与自己合作,去她的家乡——法国城市Nevar开一个中国餐馆。“那里有医院,有企业,有学校,还有一个著名的养老院,是个开饭馆的好地方。”孙永祥还专门到法国Nevar考察过,那里已经有一家中餐馆,味道虽一般,但很火爆,他的饭馆要是开起来的话,应该更红火。据孙永祥透露,柯蕾丝已经将房子装修等前期工作准备得差不多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这边小饭店一拆迁,他就去法国了。

孙永祥的留言本

    在孙永祥保存下来的一个留言本上,记录着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的动情留言。看一看他们留下的那些语法不通、歪歪扭扭、充斥着错别字的短句,我们可以真切体会到“孙的饭店”曾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对我们二外留学生来说,这是北京最好的饭馆。SUN的饭馆万岁!——寇爱玛(澳大利亚)
    我来一万五公里为了在这个饭馆吃一顿饭。现在我能愉快的死。)——海培德(美国)
    孙的饭馆,什么菜也都很好吃!——须田佑子(日本)
    SUN,作得很好!The food and atmosphere is great.Thanks.Everything is awesome and I'll definetly return in the new year.(吃的和气氛都很棒,谢谢。一切令人尊敬,我来年一定会再回来。)——SUYA,你的加拿大朋友。
    亲爱的SUN!Thank you so much!我很想对你说非常感谢!我要马上回国,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吃你作的饮(饭)。但是,未来我肯定再来!再见!朋友!1993.11.27——星洲(韩国)


编辑 高淑英
(yangnq@gcmag.cn)
[下一页]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