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的生意能做长

http://www.gcmag.cn  2005年第8期

■本刊记者 何健 ■张桂花

    宝林大厦位于江西省南康县城商业繁华地段,是一座集超市百货、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8层高的商贸大厦。2002年5月1日,当宝林大厦粉饰一新热热闹闹地开业时,了解内情的人们几乎没有一个看好它。原因是拥有和经营大厦的宝林公司是一家刚成立的股份制公司,由4个股东组成。俗话说宁当鸡头不做凤尾,再说了父子兄妹在一起共事还会闹矛盾分家呢,4人来自4个家庭,又都各有产业,这合伙的生意还能做长?看吧,不出几天准散伙。不光外人这么想,当时就连4个股东各自的家庭也不看好。
     在众人怀疑的目光中,宝林大厦风风雨雨走过了3年多,当初的4个伙伴,不仅没有散伙,还一起投资了不少新的项目,生意越做越红火
    宝林公司的总经理是一位女士,名叫王三英,也是公司的4个股东之一,人如其名,说话办事干脆利落,颇有飒爽之气。对于宝林公司今天的业绩,王三英简单地总结为:董事会团结,员工敬业。

董事会团结

    要合伙做生意,当然得知根知底,但宝林公司的4位股东原先彼此之间却并不是太了解,只是因缘际会,大家走到了一起。董事长曾是大厦的承建方,了解到业主想将大楼转让的信息后找到了王三英,商议一起合作办商场,在这过程中他们又将原本只想进场经营的另外两位也拉了进来。2001年11月25日,4人共出资1500多万元买下了大楼。2002年元月16日,宝林大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4人原本有的开店,有的办厂,大小都是个老板,但此时大家都有一个共识,现在做企业不像上个世纪90年代那么好做,只有强强联合,才能做强做大。正是这点共识,让他们选择了股份公司这条路。
    大家一起做事,当然会有争议。在宝林公司,所有的意见、争议都要开诚布公。公司董事会章程规定1个月开一次董事会,但只要有事4个董事就会聚在一起商量。董事会上互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比如对总经理、各位董事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摊开来讲。除了批评,也可以摆自己的优点,这段时间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收获,哪方面做得比较满意都可以在会上表一表。工作上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得到董事会的帮助也可以提出来。
    一些矛盾和意见就在这样的畅所欲言中消弭于无形。
    董事会要团结,股东必须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合伙公司利益之间的关系。王三英原本经营着一家服装厂、一家木线厂,她的服装厂已经颇有规模,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她原想做一个不用操心的股东,到时分红就行,不料董事们一致推举她当总经理,她只好将服装厂、木线厂的生意分别交给两个弟弟打理,自己走马上任。王三英的想法是,既然当了一个企业的总经理,就必须肩负这个企业的责任,如果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自己的生意上,就必然会影响公司的事,还会造成董事会的不团结。
    王三英说一开始当这个总经理还真觉得不习惯。尽管服装厂也有几百个工人,但管理相对简单得多,就拿进货来说,服装厂只有面料辅料几种,现在是大到电器小到针头线脑有成千上万个品种。业务项目一多,财务也复杂,作为管理者,如果看不懂报表,查不出问题,那你就是行外人,不能说懂管理。王三英咬咬牙从头学起。任总经理3年多,她晚上没有在11点之前睡过觉。
    责任大,压力也更大,王三英最初也困惑过,甚至掉过泪,有时被同伴误解,就特别怀念自己当老板的日子,那时多自由啊。可是要做大事业,就要有联合的意识,这个信念支撑着她一步步走到今天。
    现在他们4个股东是这样分工的:董事长关注全局,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比如新项目的开发;总经理管公司的财务、人事这两块;另两位董事一个掌管进货,另一个负责新开发的农庄业务。4人之间有分工也有合作。采访中,另一位女董事将他们这种关系比喻为“结婚”。她说夫妻之间做什么事有得商量,家庭才能和睦,企业也一样,毕竟股东之间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

员工敬业

    宝林公司将股份制推广到了公司所属的几个项目上,比如位于5楼的休闲娱乐中心就是以员工入股的形式在经营。有资格入股的员工必须是班长以上的管理人员,采取保息入股方式,员工不存在什么风险,但每人不得超过5万元。王三英的解释是,企业不是需要他们的资金,而是需要他们有主人翁的精神。员工一旦有了股份,他会觉得很体面:我是宝林某个项目的股东之一,也可以分红,我就是这个企业的主人。王三英说员工有了股份后工作面貌就是不一样,比如一些清洁工作,普通员工没做到位或来不及做的,管理人员也会主动帮忙,像干家务一样顺手。
    这样做的好处还有两个,一是可以留住好员工,第二个还可以养得起好员工。王三英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光靠加工资留住员工,那企业是承受不起的。比如宝林公司如果给每个员工每月增加100元,公司一个月就会多支出几万元,一年就是几十万元。对员工来说每个月多100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企业一年多增加几十万元的开支,压力就大了。因此给员工创造高薪,还得多想点办法。
    王三英的另外一项管理妙计就是减员增效。大厦刚开业时,他们设立了很多部门,一些地方难免人浮于事。王三英不断裁撤合并部门,减少中间环节。现在公司的治理结构很简单,总经理下设一个总经理助理,下面分设广告部经理、业务经理、物业管理经理,都是光杆司令,身兼数职。再下面就是各个班长。像宝林这样一家300多人的企业,办公室人员加上财务一共才4个人。裁减人员的同时,王三英给现有人员增加职务津贴。这样一改,人员开支比原先减少了40%,效率还提高了。

制度是保障

    在王三英看来,企业健康运作的根本在于制度。她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家企业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做什么事情都有个框框,比什么都重要。
    宝林公司参照别的股份制企业的章程,再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用了将近1年的时间,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从董事会、总经理到下面的经理部、采购部、保安部、餐饮部,都有自己的制度。每一条都很详细,也很有针对性。比如财务制度规定,员工出差回来,3天内一定要向财务报账。
    有了完善的制度,还要保证能够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在这一点上,王三英说自己很“厉害”,谁的情面都不讲,任何人都不能违规操作,哪怕你是董事、董事长。
    她说,下面的员工都是看上面的领导,管理层只要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员工自然会做好。而一旦严守规定成为企业的习惯,管理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一些看似疑难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私营企业最头疼的往往是家族问题。作为股份制公司,4个股东背后是4个家族,要说关系就更复杂了,宝林公司如何处理这类问题?王三英说,他们并不限制各自的亲友进入企业,你来可以,但不管你是总经理还是董事长的亲戚,都不代表任何东西,不会受到任何特殊关照。进了企业,按企业的章程办,你就是一个好员工;否则,就请你走人。
    王三英对董事长的评价是度量大,胸怀广,执行制度严格。而她说自己的性格是风风火火,说话办事直截了当,一些原则问题上不讲情面,绝不让步,用当地话讲“有点歪”。从管理上讲,这样的性格堪称绝配。
    2003年11月份,宝林公司出资成立了宝林农庄有限公司,在南康县偏远山区建起了一座占地600亩的农庄。眼下,他们正规划着再建一个比宝林大厦更大的综合市场,地址已选定,一切都在筹备中。当年4个股东“强强联合,做强做大”的想法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题图:宝林公司的其中3位股东,左为王三英 何健/摄)

编辑 杨锋
(hej@gcmag.cn)
[下一页]
关闭窗口
光彩杂志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