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cmag.cn
2005年第7期《光彩》杂志
■本刊通讯员 张宜昌 伞桂霞 王鑫
在文人眼里,她是“款姐”;
在个体户群体眼中,她是“儒商”;
她对自己的定位是——
25年前,她的一曲《采蘑菇的小姑娘》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红色电波传遍大江南北。
如今,年已四旬的她经营着一家很有特色的酒店,还出版了一本散文集《弯弯的小路》,完成了一部电影剧本的创作。写作和经商的双重丰收使她拥有了作家、老板的双重身份,而且成为辽宁省兴城市政协常委。
破灭的歌星梦
李丹从小就想当歌星,但这个梦最终成了水中月。
李丹出生在黑龙江省肇东县农村。经济困窘、营养不良,把她压缩成为“小不点儿”。
李丹的父亲是当地的文化人儿,编词作曲吹拉弹唱都会。受父亲熏陶,李丹童年时代歌就唱得非常好。6岁那年,她随着公社组织的文艺宣传队到大庆油田去“工农联欢”,瘦小的她登台演唱了一首爸爸编写的歌曲《俺村来了金马驹》,赢得了极其热烈的掌声。
掌声和喝采声陶醉了“小不点儿”幼小的心灵,她开始做起了当歌星的梦。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千里采风活动很频繁。一次,《祖国各地》节目采录组来到了黑龙江农村,李丹演唱的《采蘑菇的小姑娘》荣幸地被录用。这首校园歌曲随着电波传遍了祖国各地,成为当时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少女李丹的名字又被“采蘑菇的小姑娘”替代,成为当地有名的文艺新秀。只要有演出活动,总有人打听:“采蘑菇的小姑娘”来没来?
1987年,黑龙江省音乐界一位姓于的老师听罢李丹的演唱,觉得她很有发展前途,邀请她到省歌舞团学习深造。眼着当专业演员的理想就要实现,李丹甭提有多高兴了。回家一商量,爸爸没意见,可是妈妈坚决反对。理由是,搞文艺的人轻浮,去了准学坏。
李丹当专业歌手的梦破灭了。
生意因文章而转顺
几年后,李丹长成了大姑娘。她渴望摆脱与生俱来的贫困。她知道,没有“钱”这道“符”,就镇不住“贫困”这个恶鬼。为了挣钱,她下田劳动、到砖厂搬砖、外出打工。为了多挣钱,她放弃了来之不易的教师工作,背井离乡到了辽宁兴城。
兴城是个集城、泉、山、海、岛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李丹认定,这里是一片撒下辛劳就会长出富裕的沃土。再三考虑之后,她决定在这里搞餐饮。由于本钱少,李丹第一步不得不在一个偏僻地界开了家小吃部。
稍稍稳定,李丹求亲靠友、集资租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场所,开了一家中型酒店,取名“天地顺”。名字虽有些俗,但李丹图的是天顺地顺生意顺。
当时的环境倒是天也顺(好政策)、地也顺 (地址不错) , 可是生意并不顺——饭店林立、餐馆业竞争异常激烈,何况她又是外地人,商龄短,没有关系户,没有靠山,自然是门庭冷落车马稀。
客人少的时候,李丹就把自己的所闻所见和经历、感受写在纸上,晚间在灯下整理成散文,投给一些报刊。不久,这些文章居然变成铅字发表了出来。李丹又把发表的文章结集成册,出版了散文集《弯弯的小路》。书出版后,李丹被辽宁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了小城的才女、名人。
散文的发表和出版,给李丹的生意带来了转机,人们通过她的文章,了解了她的人品、领略了她的才气,对她敬重起来。于是,真正捧场的人开始多了起来。
最先来的是几名个体户,他们想出一个捧李丹的高招:打扑克,输者请客,地址“天地顺”。在他们看来,李丹是个体户群体的骄傲,捧李丹的场就是让社会知道,个体户不但只会约秤杆,也会摇笔杆,也能当作家。
书的出版,也给李丹拉来了一些文友。这些慕名而来的文友虽不富有,但文化素质高,有一定社会影响。他们在这里搞艺术沙龙、文人聚会,还成为了李丹酒店的义务广告宣传员,为李丹拉来不少客人。被拉来的客人品过李丹酒店物美价廉的饭菜,享受了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环境后,赞不绝口,不但成为回头客,还拉来了新客人,新客人又带来了更新的客人——李丹的生意步入了良性循环。
生意好,心情就好,面对众多真心捧场的朋友和回头客,李丹充满了感激之情,除了把最大的实惠让给他们外,兴之所至,李丹时常弹奏或演唱一曲为朋友们助兴,歌声还是那么响亮,那么甜脆,但比当年的韵味更醇厚了。
一心二用 相得益彰
李丹爱读书,爱琢磨。她发现,商场和文坛的境况相似,商家和作者心态差不多,都很浮躁:作者恨不得一夜成名,蜚声文坛;商人恨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子,一笔生意成为百万富翁。
她还觉得,创作与创业其实有很多共性。
创作讲用自己擅长的写法,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由小到大,徐徐渐进。《弯弯的小路》就是李丹熟悉的生活,里面篇章都不长,写起来得心应手。书出版后,给李丹带来了更大的信心。她感觉有了写中篇的能力,于是创作了电影剧本《眼睛》。目前已修改完毕,投入拍摄的可能性极大。
剧本改完后,李丹感到有了驾驭长篇小说的能力。这几年创业历程也为她积累了大量生活素材,现在已构思完毕,正准备动笔。
创业和创作规律差不多,讲的是干自己熟悉的业务,还要量力而行。“天地顺”顺了之后,李丹手中有了一些积蓄,有人鼓励她投资干一项大生意,迅速做大做强。但李丹很冷静,觉得那个项目是她不熟悉的领域,而且资金也不够,不能去盲目求大,走负债经营的路线。
李丹还把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和经验技巧运用到经营创业中,使生意步步走向繁荣。她发现,城里酒店饭店环境大同小异,只有规模大小之分,特色不明显。她把创作中“求新”“不从众”的理念用在创业上。她兑出“天地顺”,投资4万元新买了一处房子,将其改造装修,又修建了水榭、凉亭、雕塑、喷泉,种植了花草,取名“溢天香”。园内集汉、满、蒙3种民族风格为一体,洋溢着田园风情庄稼院气息,在小城里显得与众不同,别具风格。
李丹又把写作的“精品意识”引进厨房。她对厨师讲,菜无论是高档低档,都要选好料,精心烹制,农家菜一定要农家味突出,哪怕一碟小菜,也要做得精致。“溢天香”的开业为兴城市增添了一处有特色的餐饮风景。
按一般常理讲,一心不可二用。写作和做生意相互制约,弄不好两耽误。而李丹却使两者完美结合,相得益彰。
开酒店不但创造了财富、保障了写作,也有了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酒店就是社会的缩影。写作给她带来了名人效应,在创作思想的指引下,酒店的品位高了,菜肴的文化含量增大了,服务质量提高了。
工作疲惫或心情郁闷时,李丹以书解乏或弹唱一曲放松放松神经。兴之所至,有了冲动就信手写上几笔,一不留神一篇稿子就变成了铅字,名利双收。
编辑 付惠君(yangnq@gcma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