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好公司应该是“气态的”

http://www.gcmag.cn  2005年第7期《光彩》杂志
■潘石屹
  
  老子讲,“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家就跟烧小鱼一样,不能没有章法,乱炒乱翻。可是我看北京的许多房地产发展商动不动就谈公司管理,一个个都忙得焦头烂额,见人就抱怨说他们一天工作多少个小时,倒像是烹小鲜如治大国。  
  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公司是“三无公司”:无债务、无土地储备、无固定资产。  
  无债务好理解,尽管现代企业经营方法灵活多变,但不负债总是让人感觉一身轻松。在期房政策更为宽松的过去,只要有部分股东筹措到足够的启动资金,及时拿到销售证,收取客户的预售楼款就能保证公司不需要通过银行贷款或其他形式的债权融资来支付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成本。  
  无土地储备和固定资产可能稍微有点难以理解。了解房地产行业的人一般都知道,土地储备又叫土地银行,拥有一定储备中的土地就像拥有一定银行存款一样,既能存取自如,又能显示实力。可是我不这么认为。在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加上政府部门限时放量,一旦谁拥有土地,即使不进行开发也能轻松转手变现。但是在中国大陆,第一,土地市区没有了,还可以向郊区摊大饼,东方不亮西方亮;第二,土地储备占用公司大量资金,使企业失去了应对市场的灵活性,一旦情况有变,还可能因为土地最终被套死;第三,政策风险严峻,土地两年不开发,国家就可以收回。因此,在我的印象中,很少见过有房地产开发公司因为房子盖得不好而破产,很多人都是在土地上吃了亏。
  无固定资产可能更让人费解。中国传统的公司在编写企业简介时,总不忘记写上“固定资产多少万元”,以显示自己的实力。可是固定资产就是把公司的资产固化成实物,这些实物不但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急剧贬值。固定资产越多,公司的资产就贬值得越多;相反,如果公司的固定资产为零,那么就不存在因为购买和储存这些固定资产而受到损失。  
  我个人认为,好公司应该是“液态的”,甚至“气态的”。怎么讲呢?“液态”是相对于市场环境而言的,只有公司成为“液态的”,才能在市场变成“方形”的时候立即适应进去,与市场同时变成“方形”;而在市场变为“圆形”的时候,公司也同样变成“圆形”进去,这样就可以使公司在市场变化时避免因不能及时适应而遭淘汰。原因很简单,公司只能去适应市场,而不能让市场去适应自己。  
  “气态”公司就是那些国际知名品牌公司:一没有设备,二没原材料储存,有的只是一个牌子和部分管理人员。这些公司雇用最好的设计公司设计产品,然后找到最廉价、最高质的加工厂商去生产,在原材料方面只提供标准,由生产厂商去储存或采购,生产完成以后找公关公司去做宣传,然后卖给批发商和零售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这种公司几乎从不亲自现身,但他们却能把世界上最优势的资源整合利用起来为自己工作,最终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编辑 杨生恒(fuhj@gcmag.cn)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