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gcmag.cn
2005年第4期《光彩》杂志
■文并图\本刊记者 付惠君
践行“36条”,企业也好,政府也好,浙江都先行一步,也必抢先受益
阳春三月,浙江省私营企业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绍兴市私营企业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分别在杭州和绍兴召开理事会。有 意思的是,虽然两个会议的日程都安排得十分紧凑,但主办方不约而同地把学习新鲜出炉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出,他们从北京请来参与过文件起草的专业人士,为理事们——个体私营企业家详细解读“36条”。
绍兴市私营企业协会的同志告诉记者,一年一度的理事会都会有一个主题。去年省里提出建设“平安浙江”,他们便把理事会的主题定为建设“平安绍兴”,号召个体私营企业家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尽到自己的责任,发挥更多的作用。
由此不难看出,在政治、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浙江确实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浙商探路
多年来,从王均瑶包机、李书福造汽车到黄巧灵参股杭州湾大桥,浙江非公企业一直担当着突破中国行业准入“壁垒”和“禁区”的探路者角色。他们在做大做强、积蓄能量的过程中,早就表现出进一步拓宽投资领域的要求,同时也在悄然试水、“曲线”投资。
在浙江,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早已不是件新鲜事。有统计表明,过去5年,温州市共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资137亿元,其中100亿元来自民间资本。绍兴市近几年共投入180亿元,建成了城市广场、污水处理工程、城市门户改造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仅占10%,其他资金都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获取,其中民间资金占了很大部分。
从去年开始,精明的浙江商人从能源紧张中看到机会,他们纷纷拥向西部挖“黑金”、采石油,掀起了一股巨大的能源投资热。
据浙江省工商局调查,现投资山西开发煤矿的温州人有500多名,山西境内60%的中小煤矿由“温州煤团”承包,投资额达40多亿元人民币,年产量达8000万吨以上,占山西煤产量的1/5、全国煤产量的1/20。
电力、水力等产业也受到浙商的青睐。温州伟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投资3.7亿元建设了3个垃圾发电厂,平阳国华引供水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7亿元建设平阳引水工程。
浙江非公企业还大胆介入银行业。去年8月,浙江首家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被称为中国内地首家真正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在温州,由多家私企组建的中瑞、中驰财团先后成立,它们均号称可调动数百亿资金,并将公共设施建设、房地产等作为主要业务。
据估计,在以往非公资本禁入的行业或领域,浙商先期“曲线”进入的资本已多达数百个亿。
地方政府推波助澜
在政策层面,浙江也早已经开始了积极探索。实际上,浙江的个体私营经济能有今天的强大实力——创造了全省一半以上的GDP,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功不可没。
绍兴市从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放心、放手、放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只要能够发展,对个体私营企业的规模、非公经济成分进入的领域不加限制。绍兴的个体私营经济不仅存在于工贸领域,还早已出现在教育、公用事业如供水、医院等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绍兴市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会长、永丰布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永兴是绍兴轻纺城数一数二的大户,旗下还拥有针织印染公司、外贸进出口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他告诉记者,能有今天的事业,首先要归功于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其次是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服务,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只能排在第4位。他至今还十分清楚地记得1999年的那次全市个私经济工作会议,当时的绍兴市市长冯顺桥在会上表示,政府对企业的态度不论成分,而论发展,“大发展大支持,小发展小支持,不发展不支持”。他当时倍受鼓舞,决定投资办厂进入生产领域,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2001年,在绍兴县的小镇杨汛桥,一家不算老大的“浙江玻璃”成为内地民企在港上市第一股,震惊了国内财经界。其老板冯光成身价倍涨,2003年更位列《福布斯》内地百富。以此为序幕,杨汛桥镇上演了一场资本市场的神话:一个小镇拥有4家香港上市公司,2家控股的国内上市公司,1家中小企业板企业,其后还尾随着一群正做着积极准备、谋划上市的私营企业。
记者了解到,在绍兴,各县都由财政拨款成立了上市办,上市办的工作就是专门帮助私营企业上市。企业改制过程中遇到的政策障碍,基本上都由政府出面帮助解决。绍兴现在已经拥有23家上市公司,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
不止绍兴,在杭州、温州,以及宁波、台州等地,各个地方政府对非公经济的脉动觉察灵敏。实力日益雄厚的民间资本在四处寻求落脚点的同时,政府的政策也破壳而出。
早在2003年初,浙江省政府就下发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意见》,提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资金运作方针,放宽准入限制,为民间资本投入能源、交通等产业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去年3月4日,杭州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共分7部分33条的文件竟与“非公经济36条”有着惊人的相似。用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的话说:“这33条充分体现了‘非禁即入’的导向和姿态。”杭州已全面清理、废除不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地方法规和政策规定。除国家特殊规定的以外,所有投资领域,民间资本均可进入;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在实行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其优惠政策对非公企业同样适用。
去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亲临温州召开促进非公经济座谈会,就“36条”专门听取浙江非公企业家的意见。之后,温州市政府也出台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31条”。在此框架下,温州市经贸委、财政局起草的《温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财政扶植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鼓励社会团体、行业协会、企业法人和自然人等投资创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温州市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财政扶持资金予以补助。
据悉,“36条”起草阶段,促进非公经济重大政策专题研究小组曾数次到浙江调研,就是因为在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方面,浙江各级政府的确已先期积累了不少经验。
有备无患
2月24日,“非公经济36条”终于在个体私营界的一片热盼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有了这个文件,我们很多以前想涉及但又未能涉及的经营领域,现在都可以做了,这下子可以放开手脚了。”“看了这个文件,我们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有了这个文件以后,我们的发展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了。”2月25日下午,在浙江省私营企业协会召集的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为主题的座谈会上,私营企业家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几句话。
兴奋之余,历经市场经济锤炼的浙江商人也清醒地看到, “36条”毕竟是国务院出台的纲领性文件,个体私营企业要想真正享受这一文件带来的实质性优惠,还要等相关部门、各级政府出台具体细则。浙江春风集团总经理朱中兴就说,这次文件中提出了对非公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如果各家银行没有进一步的实施细则,私营企业不可能感觉到贷款方面的改变。
“垄断行业谈放开也已经很多年了,各个地方的私营企业实践也在或明或暗地推进,但现实状况怎样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说,“在涉及到垄断部门的利益调整时,仅仅凭‘36条’一纸文件就可以协调么?”
虽然还有着这样那样的担心,但面对垄断领域开放的诱惑,习惯了主动出击的浙商当然不会“守株待兔”。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确定发展方向,选一个最合适的“蛋糕”,已经成为一些浙江非公企业研究的新课题。
总部坐落于绍兴新昌县的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集团,已进入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汽车3个产业,集团党委副书记、监事长吴艺告诉记者,作为亚洲最大的铝合金车轮生产基地,万丰奥特一直有心进入铝矿的开采业,“36条” 第二条“允许具备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鼓励非公有资本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的勘察开发”,这是对集团最大的“利好”。此外,集团还有意进入军工产业。同时吴艺也认为,虽然禁令已开,但很多问题不是由一个文件就可以解决的,应该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作为企业,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苦练内功,因为垄断行业的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先进的管理方式,非公企业必须打有准备的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