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巧妇缝出一片天

http://www.gcmag.cn  2005年第2期《光彩》杂志  
冯立成

  根据规模小、技术差、资金少的弱点,她确定了来料加工、以缝为主的经营发展思路

  小学文化,3000元起家,经数年发展,建成颇具规模的服装加工厂,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创造这些奇迹的,就是河北省滦南县胡各庄镇孟各庄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妇女,她叫王瑞珍。

  创业 从摆摊接活儿开始
  王瑞珍自小心灵手巧,嫁到婆家以后,夫妻恩爱,小日子过得殷殷实实,可王瑞珍却觉得这甜美的日子像缺少了某种滋味似的。在自家承包田劳作之余,王瑞珍不肯闲着,村里小姑大伯们请她制做新衣服,王瑞珍总是有求必应。
  新衣服越做越多,王瑞珍在村里也渐有名气,做完衣服的人们总要10元20元地往王瑞珍手里塞钱,王瑞珍却不肯接。后来丈夫琢磨出了个道道儿,说咱们到镇上摆摊接活儿吧。商量好后,在1992年春天,王瑞珍就买来缝纫机、锁边机,开始在镇大集上摆摊接活儿,裁剪加工服装。活儿好,人实在,小摊上的活儿越接越多,来王瑞珍这儿做衣服的人常常要排队预约。
  这样忙碌4年之后,王瑞珍脑瓜儿越来越活络,她觉得应该大干一场了。在1996年春,王瑞珍就挂上了为民服装厂的大牌子。

  定位 在缝补中生存
  说是服装厂,实际上除了4台缝纫机和3台锁边机外,就只有3000元资金,连厂房都是租借来的民房。王瑞珍心里明白,在这种情况下想一下子赚多少钱是不可能的。根据规模小、技术差、资金少的弱点,她确定了来料加工、以缝为主的经营发展思路。
  其实,一个缝字也未必那么简单。王瑞珍最初的生意还只是重复原先摆摊接活儿的模式,当招收的工人达到了8名,活儿根本就不够做了。于是王瑞珍开始到县里那些大企业去揽活,承做各式工装。看到大厂没拿自己的小厂当回事,朴实的王瑞珍就抱个“亏本”的态度,承诺除加工费低于同行外,还负责缝补和改做旧工装,这两份活儿分文不收。这一招儿果然灵,大厂子开始主动来找王瑞珍,奔的就是她那“亏本”的承诺。这下王瑞珍就忙开了,订单一个接一个地排,需缝补、改做的旧工装也大包大包地运过来。由于王瑞珍的承诺不变,她缝补、改做旧工装常常忙到后半夜。
  厂子有了转机,王瑞珍不敢有丝毫懈怠。她加强内部管理,尤其狠抓质量工作,质量指标从班组直接落实到人头。熨烫不匀,起一根跳线,在她的厂子都是大事。1999年,天津某企业请王瑞珍的工厂加工工装,按照设计规定,服装上的企业标识需手工缝8针,厂里有个夜班工人却缝了9针。客户早已付了加工费急等装车,王瑞珍得知后马上组织全厂停工,为这批服装返工,最后又真心实意地付了违约金。为此,王瑞珍制做的那批服装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赔了800多元,但是,从那之后王瑞珍和为民服装厂良好的声誉却传扬开了。

  目标 一个比一个大
  建厂3年后,厂里有了一定积累,王瑞珍的眼光也开始变长远了。王瑞珍花数万元把工人送到天津、浙江的几家大型服装企业跟班实习,高薪聘请几名老师傅负责服装的裁剪与设计。王瑞珍也开始走出家门,主动外出找大客户。
1999年,首都某电视台要制做一批台服,王瑞珍得到消息后积极报名参与竞争,而对手是20余家大企业。竞标开始后,对手自恃厂子牌响质精,报价较高。王瑞珍起初默不做声,最后她勇敢报价,报价比同行低20个百分点,一出手就拿下了这个项目。2000件马甲装加工合同到手以后,除了狠抓质量,精益求精外,王瑞珍还颇有创意地建议电视台将台标在服装显眼位置予以突出,得到了电视台领导的赞许。紧接着,为民服装厂又承接了该电视台两万件夹克衫的加工合同,开始令人刮目相看。
  订单雪片般飞来,王瑞珍没有沾沾自喜,她把赚来的钱几乎全都投到了设备更新和职工技术培训上。2001年,王瑞珍和石家庄某公司合作,她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加工出来的服装,被人家一转手就高价卖到了国外。这给了王瑞珍很大刺激:自己为什么不承揽国外业务呢?
  不服输的王瑞珍开始频频奔波于外贸部门,她的真诚令人感动,不久天津某外贸公司让她为科威特一家公司做3000件大袍。不懂英文的王瑞珍抱本英汉大词典,对着传真订单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翻译颜色、款式等。她连续几天几夜不曾合眼,生产出的数十件样品受到了外商好评,王瑞珍的涉外生意成功了!小试牛刀以后,王瑞珍的劲头更足了,先后同日本、科威特、韩国等国开展业务往来,年加工出口服装20余万件。
  经过几年的发展,为民服装厂羽翼渐丰,固定资产近200万元。下一步,王瑞珍打算扩建厂房,再招几十名下岗工人。她说自己能有今天全凭赶上了好政策,也该为国家出点力了。
  编辑 fuhj@gcmag.cn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