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井岗妹巧打井冈牌

http://www.gcmag.cn  2004年第11期《光彩》杂志
尹祖光  梁路峰

  出生在井冈山下的山里妹子张素梅凭着红米饭、南瓜汤在深圳特区闯出了一片天地,从一个普通的打工妹打拼成了千万富姐。

  下井冈、到南方,山里妹险些流落街头
    今年31岁的张素梅出生在井冈山下的江西省遂川县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张素梅是家中的老大,下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上有父母和体弱多病的奶奶,一家6口的生活长期靠父母土里刨食,日子过得异常艰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初中毕业后,年仅14岁的张素梅为了弟弟妹妹能继续上学,主动放弃升高中的机会,回到家中帮父母干农活。1990年,张素梅见同村的姐妹一个个都南下打工,每月都给家里汇一笔钱,于是也决定南下挣钱。
  当年10月,张素梅带着父母给的100元钱踏上了开往深圳的火车。从偏远的小山村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张素梅对什么都感到新鲜,但她没有心情去领略都市风光。她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可是,张素梅跑遍了大半个深圳,用人单位不是嫌她文化低就是嫌她没特长,始终没有找到工作。当身上只剩下5元钱时,张素梅慌了,因为再找不到工作,她就得露宿街头了。
  就在张素梅即将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时,一家制衣厂录用了她。尽管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但张素梅还是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可是,快到月底发工资时因劳累过度,张素梅不小心将一件衣服烫坏了,结果被老板扣掉了所有的工资并炒了鱿鱼。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月却两手空空被赶出厂,张素梅伤心地哭了。
  走投无路的张素梅找到一位在某电子厂打工的同乡,希望她能帮自己一把。可是,这位老乡也只是一位普通的打工妹,没法给她找工作,厂里又规定不能让外来人员留宿,她惟一能做的就是借给张素梅50元钱,让张素梅自己去找工作。拿着从老乡那儿借来的50元钱,张素梅不敢乱用,饿了就买两个面包或馒头充饥,渴了就喝自来水,晚上则蜷缩在广场或车站候车室休息,因为那地方人多,相对比较安全。张素梅到几家职介所去找工作,可是交过报名费后,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工作的事还是没半点着落。
  这时,张素梅动了回家的念头,但她又觉得这样回去无法向父母交待,再说,她身上的钱根本买不起回家的车票。此时她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饿得头昏眼花直冒虚汗。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龙岗区一家水饺店门口时,眼前突然一黑,晕倒在地不省人事了。
  也许是缘分,这家水饺店是江西省吉安市的刘水莲开的,吉安市也在井冈山下,张素梅跟她属“正宗”老乡。纯朴厚道的刘水莲出于老乡情谊,将她留在店里打工。

  红米饭、南瓜汤,家乡饭出奇制胜
    刘水莲的水饺店是个小店,由于品种单一,生意一直不怎么红火,她和丈夫惨淡经营了几年也没挣到多少钱。张素梅知恩图报,她在店里干活异常卖力。张素梅是个好学、肯动脑筋的女孩,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她还经常向刘水莲提一些合理建议。在她的建议下,老板娘刘水莲及时增加了水饺的花色品种,改进了店里的环境和卫生条件。这样一来,小店的生意逐渐红火起来,一年下来,利润居然超过了前几年的总和。
  通过一年的接触,刘水莲发现张素梅很有经商天赋。她觉得,如果继续将张素梅留在自己的小店里,实在是大材小用了。于是,她力劝张素梅另立门户自己开店,并承诺帮她解决启动资金。
  在刘水莲的帮助下,张素梅开了个“井冈水饺店”。张素梅考虑,很多井冈山一带的人在此打工,这些老乡看到她开的店一定会有一种亲切感,慢慢地就会成为自己固定的客源;再者,井冈山名扬天下,她相信很多人都会慕名而来。
  可是,“井冈水饺店”开业后,并不像张素梅估计的那么乐观,第一个月下来,除去房租和员工工资,基本上没什么盈利。几个月后还是没什么起色。照此下去,别说挣钱,连能否维持下去恐怕都成问题。张素梅有点急了,开店的几万元资金都是向刘水莲借的,如果开不下去了,她拿什么去还债?
  张素梅心里很清楚,自己已没有了退路,再难也得坚持经营下去。她一边苦苦地撑着,一边不停地琢磨问题的所在。张素梅知道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对经商又没有什么经验,于是,她跑到书店买来了一大堆关于现代企业管理和烹饪方面的书籍,一有空闲便埋头钻研起来。但是,抽象的理论知识根本就没法帮她解决实际问题,她的水饺店依然生意清淡。
  就在张素梅感到束手无策之际,有一天,四个北方人兴致勃勃来到张素梅的店里用餐,他们一边吃一边对张素梅说:“老板是井冈山人吗?我们到过井冈山,那里的风味小吃很有特色,比如红米饭、南瓜汤。你为何不开一个井冈风味的特色餐馆?”一语点醒梦中人,张素梅顿时明白了自己店里生意不好的原因,那就是缺少特色。家乡有这么多土特产和风味小吃,自己咋就没想到在这上面做文章呢?
  张素梅马上调整经营策略,在保留水饺经营的基础上,重点推出井冈风味的特色小吃,并以红米饭、南瓜汤为主打食品,店名也改为“井冈特色风味小吃店”。张素梅派了一名员工回家乡坐镇采购原料,并从家乡高薪请来了一位厨师。这位厨师是一位烹调高手,有很多拿手菜。重新开张的前几天,张素梅在店门口打出巨幅广告,邀请当地市民开张那天前来参加有关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的知识竞赛。她许诺,大赛结束后,100名优胜者可免费用餐并获精美礼品一份。这一创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开张那天,上千名群众前来参加了这个活动,排队品尝井冈风味小吃,场面十分火爆。由于风味独特货真价实,食客们口口相传,小店的名声一下就传开了。
  为了打好“井冈”牌,张素梅店里所有的原材料都直接从家乡购进。除了红米饭、南瓜汤,还有井冈笋干、萝卜干和野菜,这些东西对都市人来说确实难得一尝。张素梅还将店内包厢的名字都起得颇具“井冈味”,诸如“茨坪”、“茅坪”、“黄洋界”等等。她还将服务员都送到井冈山旅游局培训一个月,让她们充分了解和掌握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史以及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经过培训后,服务员个个成了“井冈通”,客人用餐时,她们便如数家珍般向客人介绍井冈山。于是客人们既可品味到井冈山的美味佳肴,又可“到”井冈山神游一番。
  一位90高龄的老红军在张素梅的店内重温红米饭、南瓜汤的滋味后,高兴得像个小孩,兴奋地哼起“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咳哟咳……”这位老红军有个孙子在深圳开了一家大公司,常常请客户吃饭。老爷子回家后对孙子说,今后你请客户吃饭就到井冈特色风味小吃店去,保证让他们吃得满意。
  老红军的孙子一开始担心带客人去这样一家小店吃饭有失身份。但当他带客人去吃过一次后,客人们都吃得很开心,并说下次来深圳还要品尝红米饭、南瓜汤。从此以后,他几乎把公司所有的客饭都安排在张素梅的店里,成了张素梅一个固定的大客户。
  与此同时,张素梅发现,这一次,那些在深圳打工的老乡成了自己的主要客源。老乡们长年在外打工,平时吃的都是大锅菜,都渴望能吃到正宗的家乡菜。张素梅的井冈山特色风味小吃店开张后,来自井冈山地区乃至江西省内的打工仔和打工妹都奔走相告,节假日老乡聚餐都会直奔张素梅的店里。他们还自豪地向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介绍,建议他们去品尝。这样一来,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一年下来,张素梅赚了近60万元。

  遭挫折、受重创,打工妹终成大事业
    生意越做越顺,张素梅手上所积累的资金也越来越多,她开始琢磨如何把事业做大。1997年初,张素梅花60万元在东莞市买下了一家闲置的娱乐中心,然后又投资40多万元装修一新,打算在东莞市开一家井冈特色风味小吃分店。然而正当她紧锣密鼓地张罗着开张事宜之时,突然接到当地城建部门的通知:该房屋系城市规划范围外的违章建筑,必须马上拆除。100多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张素梅一下子栽了。
  不过张素梅天生有一种不轻易服输的性格,两个月后,她通过朋友担保从银行贷款60万元,在东莞一黄金地段又租了一套门面房,东莞分店终于开张了。分店开张以来,生意红火,不到一年时间,张素梅就还清了银行贷款。
  1998年春,张素梅又遇一场横祸。那是一天上午,张素梅正在办公室审核报表,几个气势汹汹的年轻人突然冲进,他们不问青红皂白,对着张素梅就是一顿拳打脚踢,还把张素梅办公室里的电视机、饮水机、电风扇等砸了个稀巴烂,并威胁张素梅说:“你识相点,如果你再跟我们陈老板抢生意,我们还要来砸你的店!”事后,张素梅才知道,因为她店里的生意好,把不远处一陈姓老板店里的顾客全吸引过来了,致使陈老板的生意一落千丈,眼看要关门了。陈老板手下几个员工眼见自己的饭碗要丢了,就将气撒在张素梅身上。陈老板对手下员工的所作所为并不知情,事情发生后,他带着礼品专程向张素梅赔礼谢罪,并主动赔偿张素梅的各种损失。大度的张素梅原谅了这几名员工的鲁莽行为,并对陈老板的境遇深表同情。她觉得大家在外混碗饭吃都不容易,自己应该帮他一把。张素梅了解到,由于受资金限制,陈老板的店多年未改造装修,这是导致生意清淡的主要原因。她决定跟陈老板联手合作,将陈老板的店纳为她的一个分店,由她出资进行改造和装修,并提供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陈老板经营管理,利润按三七分成,陈老板得七成。这样的合作陈老板当然求之不得,经过一番改造后,生意好起来,两“对头”实现了“双赢”。
  随着餐饮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张素梅再次决定拓展自己的事业。她知道井冈山下的遂川县盛产金桔,但销售渠道不畅,本地又缺乏产品深加工能力。于是2000年4月,张素梅在广东揭阳市投资兴办了一家食品加工厂,将遂川的金桔加工成罐头、饮料、果糕、桔水、桔饼等,经过一年多的运作,产品行销广州、深圳、上海、珠海及港澳地区。
  事业如日中天,爱神也悄悄来到了她的身边。那是一个叫田东平的小伙子,长得挺拔英俊,毕业于四川工业大学。1998年田东平与他人合伙在成都开办了一家股份公司,但公司内部发生矛盾,他于2000年冬退出公司来到深圳寻求发展。田东平有个妹妹在张素梅手下做领班,通过妹妹结识了张素梅。他对张素梅的端庄秀丽倾慕有加,对她的精明能干也钦佩不已。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向张素梅发起了猛烈的爱情攻势,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他于2001年9月自带30万元资金加盟到了张素梅的麾下。
  田东平毕竟是大学科班出身,在经营管理方面很有一套,很快就成了张素梅最得力的帮手。到了2002年国庆节,他俩牵手走上了婚姻的红地毯。
  成功后的张素梅还决定为家乡做几件大事。她为家乡引进外资项目3个,资金达3000万元,自己也在家乡投资兴办了一家日用化工厂。如今,已成为千万富姐的张素梅正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编辑 yangnq@gcmag.cn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