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双环”的苦恼

        
  http://www.gcmag.cn  2004年第9期《光彩》杂志
  
本刊记者  杨生恒

  上游价格无法左右,下游客户不敢得罪,能源危机雪上加霜。
    
    压力
  同浙江众多私营企业一样,台州玉环县双环齿轮有限公司最近也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从7月开始,订单明显减少,产值大幅度下降,这家玉环县齿轮制造业龙头老大的日子有点难过了。据该公司销售经理刘东说,双环公司老板叶某虽然还没有到了焦头烂额的地步,但连日来一直坐镇工厂安抚员工,已经好久没有回他的豪宅睡个安稳觉了。
  事实上,压力早在两年前就出现了。首先是原材料价格上涨。钢材价格一路飚升,一度上升到每吨7500元,而汽车产业一片火红,配件价格并不能随钢材价格一同上涨,致使“双环”的利润空间逐日缩小。尽管钢价后来降到了4800元一吨,但其他问题又接踵而来,那就是玉环这两年出现的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首先是电力严重紧缺。从2002年底开始,玉环县用电一天比一天紧张,国家电网配电根本不够用,又要首先保证居民用电,于是众多制造业企业只好自己配备发电机来维持工厂运转。“双环”前后购买了8台800千瓦的发电机,每台价格80万元,共计投资640万元,基本上相当于组建了一个小型发电厂。这还只是固定投资,发电机要烧柴油,“双环”将发电机分作四台一组轮流运转,每天至少要消耗4吨柴油,柴油价格每吨3400元,这样下来每天燃油就要花掉13600元,一年下来将近500万元,比用国家电网的电多了几倍的成本。比起前几年,这些额外开支大大增加了“双环”的负担。
  除了缺电,玉环县还缺水。玉环是个四面环海的小岛,吃水都是从内陆运来的矿泉水,每桶5块钱,蔬菜也都是从内陆运进来,因此岛内物价很高,这直接影响到岛内居民的生活水平。工人们一般来说每月能挣到一千来块钱,但由于当地消费水平太高,日常支出就要占去近一半。这些工人绝大多数来自安徽等地,除去路费盘缠,一年下来实在是攒不下几个钱。加之这两年农村政策又有所好转,他们一算,当工人还不如回家种地,这使得玉环各企业现在雇工成了老大难问题。劳动力的短缺也成了企业的负担。“双环”上半年已经流失30多名员工了,再找合适的技工相当难。为了稳住工人,当地很多企业不得不给工人们适当增加工资,遇到停电停产,就干脆将工人们集中起来搞军训,每个月发300元生活费,以防止他们流失。
  不过最令“双环”老板头疼的还是资金周转,尤其是贷款这两年越来越难。和大多数成长中的企业一样,“双环”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法停下来了,每年都要追加投资,今年又投资400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在银行贷了1亿元,但现在看来还贷压力很大,年底要是还不上贷款,明年再贷款可就难了。为此,“双环”的叶老板积极拓展市场,他想着只要有订单,以“双环”目前的实力,还是能渡过眼前的难关的。然而最近两个月下来,叶老板发现,问题似乎不像自己想像得这么简单。因为根据销售部门的反映,汽车生产厂家因为贷款难度增加而减产,对零配件的需求因而大幅减少,由于整个汽车产业链都出现了资金紧缺,叶老板的齿轮事业很难自由自在地单独转了。

    寻因
  玉环的私营企业起步于众多的小作坊,本地人做老板,工人基本上都是外地的。每个行业现在专业化分工都相当细,原因是每道工序都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生产企业。比如原来给“双环”做毛坯磨光的一个本地工人,掌握了技术之后,很快就不干了,自己花18万元买了套设备,在家中搞起一个小作坊,专做毛坯磨光工序。“双环”一时没办法,只好把这道工序从企业中剥离出来让他做,于是一个小企业就这样诞生了。玉环是个只有20平方公里的小岛,可就在这个小岛上,密密麻麻分布了1万多家生产企业。这么多的企业,这么短的时期内都要迅速成长、扩张,自然而然就出现了“能源瓶颈”。由于同行业、同产品、同市场无序竞争,导致企业过度拥挤,可以说,能源危机、劳动力危机、贷款危机,这些危机都不是一日之间形成的,而是在前几年就埋下根了。
  “双环”是玉环县专门生产齿轮的十几家企业当中做得最大的一家,目前固定资产有2个亿,每年产值达4亿元,在玉环县所有企业当中排名第12位。像“双环”这样上了一定规模的企业都觉得困难,其他小企业就更不容易了。尤其是那些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根据玉环县的政策,每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政府根本顾不上帮扶,最近一年来的能源危机,以及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对于他们来说就完全意味着“命悬一线”。“双环”共有58家供货企业,但照目前的发展势头看,到年底顶多有30家还能挺过来。
  据悉,华能集团投资170亿元在玉环建一个电厂,到2007年投入使用后可以极大地缓减玉环电力紧缺。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据刘东分析,市场重新洗牌已经在所难免,玉环现有企业当中,到明年至少要被淘汰掉20%。

    求解
  为应对眼前的危机,玉环县政府现在每周都要召集当地一些大企业主协商解决一些燃眉之急,比如尽可能保证燃油供应和煤炭调运,同时根据企业税收情况给予他们一定的用电补偿。“双环”今年可以得到200万的用电补偿。
  不过企业的困难最终还得靠企业自己解决。因为最核心的贷款问题掌握在银行手里,而商业银行现在“手很紧”,不像以前那么好说话了。前几年玉环的生产企业贷款相当容易,用400万元的设备可以分别向中行、工行、建行三家银行作为抵押,各贷到400万元,累计就是1200万元。而现在可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一套设备只能向一家银行作抵押,而且最多能按50%的比例贷款,400万的设备最多也就能贷到200万元,这就使得许多企业越来越感到艰难。
  好在企业总有企业的办法。拿玉环县的企业来说,一种办法是转产,某个项目干不下去了,就抓住机会搞别的项目。市场一直在变,机会也就不断地出现,生意人的机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比如缺电,很快就有人开始生产发电机,大资金做大发电机,小资本就做汽油小发电机,几乎一夜之间就起来了。再比如缺水,有人便马上生产水桶,一夜之间,玉环到处都是塑料水桶,一个10块钱,卖得很快。一家一做,紧接着就有人跟风,直到这一市场饱和为止,现在水桶已降到5块钱一个了。机会总是会不断出现,于是一批企业倒下去,自然会有另一批企业冒出头来。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转移。既然当地发展空间越来越窄,那就干脆选择突围,到其他地方去发展。比如玉环的最大企业苏泊尔集团,现在已经将主生产基地转移到了武汉,在上海也建起了生产基地。不过一般来说,外迁企业都是相对成熟、有着相当实力的大型企业,那些初级的、粗放型的中小企业可能还是要在当地搏杀,看能否冲开一条血路。“双环”也正在考虑去外省谋求发展,去年曾与四川某个企业接触,想吞并那家企业,建立自己新的生产基地,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现在仍然没有放弃这方面的想法。
  面对眼前的困局,“双环”叶老板的担忧总的来说还是有限的。他深信政府不会让这种局面持续太久,银行也不会对所有企业实行一刀切,贷款问题迟早也会得到解决,挺过今年,“双环”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叶老板是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他一心想着把企业做成国内齿轮制造业的老大,甚至想着做成“世界500强”之类的国际“大拿”。这几年来一直顺风顺水,一口气吃掉很多同行业的国有企业。“双环”产品销路越来越好,先后在苏州、南京、上海、武汉、哈尔滨、西安、天津、北京、成都、包头等地开拓出自己的市场,并且将触角伸向中东、欧洲等海外市场,应该说前途不可限量。只是现在看来,叶老板的步子可能不得不放缓了。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