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绣出滚滚财源

        
  http://www.gcmag.cn  2004年第8期《光彩》杂志
  汪洋


    大学生学徒
  1981年,张婷婷出生在在重庆磁器口。由于父亲是重庆航天职大一位老师,擅长国画,她从小就生活在一大堆颜料中。耳濡目染,张婷婷对这些美丽的色彩产生了浓厚兴趣,只要碰到父亲作画,她必然是旁边最忠实的观众。父亲趁热打铁:“婷婷,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我要像爸爸一样做个画家!”望着满脸期望的父亲,张婷婷斩钉截铁地说。
  张婷婷很有灵气,父亲教的那些东西,她总能够在很短时间学好。1999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张婷婷毫不犹豫地在全部志愿里填上了重庆师范学院工艺装潢系,并如愿以偿地进入了重庆师范学院。
  2000年春天,重庆沙坪坝的小龙坎街道上,正在逛街的张婷婷看见了一家刺绣坊。
  这家刺绣坊的主人是以“刺绣”闻名重庆的胡大妈。在刺绣坊里,张婷婷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她被那些用丝线针刺出来的花卉、山水、人物等深深吸引住了。张婷婷知道刺绣是一项传统工艺,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现场刺绣工人的穿针引线,令她大开眼界。张婷婷心想:“要是我也会刺绣就好了,而后把这种传统工艺融入到自己的装潢设计上。说不定会另辟门路呢!”想到这里,张婷婷问刺绣坊里的人是否可以收她做学徒。她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张婷婷成了“胡大妈刺绣坊”里唯一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学徒。尽管在学历上比其他人要高出许多,但是张婷婷没有引以为傲,她虚心地向其他人请教、学习。
  在“胡大妈刺绣坊”学习了将近两年后,张婷婷独立地刺了第一件作品“花开富贵”。这件作品完成后,适逢张婷婷父亲的学校要举办一个会议,需要一些美术作品装点会场。父亲看中了女儿的刺绣作品,以2000元的价格买了下来。和父亲的这次交易,激发了张婷婷想像,她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开一个刺绣坊。
  张婷婷询问了周边一些同学,问他们如果面对一件比较贵但是很有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的刺绣作品时,会产生什么心理。同学们告诉她,很想拥有。这鼓起了张婷婷的勇气。此时的张婷婷还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作为学生,激情是无限的,可是创业光有激情不行,还得有启动资金才行。经过一番努力,张婷婷筹借了2万多元。
  在什么地方开店也是一个问题。想要到闹市区去开,2万元显然杯水车薪。张婷婷想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古镇磁器口,那里的游客不少,不少人都对民间技艺很感兴趣。2001年10月,张婷婷在重庆市古镇磁器口牌坊处开了自己的“淑绣坊”。

    要做就做老板
  由于资金有限,张婷婷的淑绣坊不大,也就10来平方米。淑绣坊的招牌是用一根粗大的树根做成的,店内的墙壁则是用牛皮纸揉皱后,涂上黑墨裱起来的,因此显得别具一格。
  磁器口牌坊是整个古镇的入口处,每天从淑绣坊前经过的人非常多,甚至有不少人都到张婷婷颇有艺术特色的招牌下照相留念。可是在这人来人往中,淑绣坊的生意却并不见好。开业将近三个月时间,张婷婷不仅没有盈利,反而还亏进了3000多元。这个亏损数目看着并不大,但是对于一个总投入只有2万元的店铺来说,却是个不小的数目。
  张婷婷随即对往来的游客进行了调查,终于发现了淑绣坊生意清淡的原因。原来,到磁器口来的游客刚进入古镇时,游兴正浓,根本就没有心思买什么东西,而到了古镇里面,经过大半天的游玩,再出来时,该买的东西都已经买好了。张婷婷明白了,淑绣坊生意不好的原因,就是店铺所选择的位置不好。2002年元月,张婷婷狠狠心,又借了一万多元,把淑绣坊开到了磁器口古镇正街。
  淑绣坊搬入正街后,生意一下热火起来。2002年6月,张婷婷当初开淑绣坊时借的几万元钱已经还掉一万多。其实,淑绣坊的生意本来可以更好些的,由于张婷婷本人在学习期间时间有限,无法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店铺里面来,因此她店铺里面销售的东西虽然非常精致,但是品种和其他同类店铺比较起来却显得单调多了。张婷婷早就认识到了这点,但是她苦于时间不够。
  毕业在即,班上所有的同学都在忙碌地寻找工作,而张婷婷在忙碌地勾画她的淑绣坊蓝图——应该如何把它开成一个品牌店铺。张婷婷没有去找工作,但是用人单位却在老师的介绍下,主动找到了她。前来找她的用人单位是重庆一家知名服装生产厂,他们许诺给张婷婷月薪3000元,另外还有设计提成。在重庆,3000元是非常高的收入。而这时,张婷婷的淑绣坊在大半年经营中,实际盈利才一万余元,平均算下来,每个月才不到2000元收入。
  张婷婷最终没有去那家服装厂。她说“无论那里的工资多高,自己都是个打工的。经营我的淑绣坊无论生意大小,我都是老板。我年轻,要获得更大的成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潜心造品牌
  没有学业上的牵制之后,张婷婷决定大干一场,她要让淑绣坊的商品成为来往游客的心爱之物。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刺绣之国,全国各地流传着各式各样的刺绣技艺,在针法和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张婷婷想,自己只在大学期间与“胡大妈刺绣坊”里学习过刺绣,可以说在刺绣这一领域里,她的水平是非常有限的。而淑绣坊如果想在磁器口古镇为数众多的刺绣坊中脱颖而出,作为老板的她就应该精通各种刺绣技艺,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要。
  于是,2002年8月,张婷婷又独自前往贵州学习刺绣技艺。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那里的手工刺绣比较发达。在安顺市的屯堡街上,张婷婷看到一些妇女穿着据说是明朝的衣服样式,上面绣满了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她被深深地吸引了,于是打听当地谁对这样的刺绣最在行。人们告诉她,当地刺绣最“厉害”的是一个叫柏永常的老人。为了向老人虚心讨教,张婷婷一路打听,终于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找了柏永常老人。看着风尘仆仆的张婷婷,老人把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她。
  之后,苏州、杭州、云南等地,都留下了张婷婷学艺的脚印。每次在外讨教归来,张婷婷不仅学习到了很实在的刺绣技艺,而且都会带回当地很有特色的一些民间饰品。
  张婷婷本人的刺绣作品成了淑绣坊里的招牌货。每完成一件刺绣作品都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单凭张婷婷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而游客前来淑绣坊购买她的刺绣时,好几次都发生了争购的情形。为了更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需要,张婷婷招收了一批学徒,向她们传授刺绣技艺,并设计一些刺绣样式,由她们完成,而后拿到淑绣坊来卖。同时她还在淑绣坊的醒目位置上打出:“欢迎各位游客自行设计作品,由本坊手工为您完成!”这一招很是奏效,不少游客都拿来自行设计的作品,淑绣坊的设计花样也就更多了。
  2003年2月,追随淑绣坊开设的几家刺绣坊因为经营不善而垮掉,张婷婷却开始扩大淑绣坊的经营面积。当年8月,生意越来越好的淑绣坊在重庆市城北最繁华的步行街上开了一个分店。张婷婷的想法是,把自己的淑绣坊开遍重庆、成都乃至全国。
  张婷婷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每一个到重庆来的游客都会说:如果到了重庆没去淑绣坊,就像没吃火锅一样遗憾!

    编辑 yangnq@gcmag.cn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