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高邦荣的家庭博物馆

        
  http://www.gcmag.cn  2004年第8期《光彩》杂志
  
本刊记者  杨生恒

  四川大邑县的“邦荣古陶博物馆”近两年已经小有一些名气了。不过寻找起来并不容易,我们坐着车七拐八拐,不晓得钻过几个巷子之后,才终于找到了五斗街102号——这个大邑县本地人也不很熟悉的“成都邦荣古陶博物馆”。
    收藏家老高
  这是一栋四层小楼,其实就是主人高邦荣的家,跟我们事先想像的私人博物馆大相径庭。进门之后是一个小会客厅,高邦荣的夫人宋学萍招呼我们落坐,说老高上班去了,一会儿应该能回来。高邦荣果然一会儿就回来了,这是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他进门就嚷嚷自己还没吃早饭,让爱人给他盛一碗粥出来。当他得知我们来意后,又赶快安排人给我们重新沏上上好的绿茶,胡乱塞了两块饼干,先与我们聊了开来。
  老高说,香港一家报纸的记者昨天刚采访过他,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广东的一些杂志社也都曾派记者来他这里,他现在是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了。他拿出一撂报道他的文章复印件,证实自己没说虚话。
  高邦荣今年47岁,但看上去似乎更老一些,不修边幅的他头发花白,高度近视,一望便知是个极其用心的收藏家。
  可能是因为接受采访的次数多了,老高没有和我们过多客套,开门见山便讲起他的收藏历史以及他这个家庭博物馆的创建始末。
  老高早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之后一直在畜牧局工作,现在是大邑县畜牧局副局长。收藏是他的“副业”,从1982年算起,老高搞收藏已经20多年了。
  老高说:“我这个人喜欢钻研,结婚后,把老丈人家的100多枚古钱币拿来研究,开始收集古钱币。”
  老高从此“掉进了钱眼里”,他那时候工资只有50多元,但每个月都要拿出一半用以收集钱币。不过老高在钱币收藏上并没有搞出什么名堂,搞了十来年,因为很难达到他心中的某个目标,很是着急,后来干脆放弃了。
  老高放弃的是钱币,他并没有放弃收藏。1993年,他被单位派往美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考察,因为喜欢古玩,常去逛古董商店。当参观了香港和国外一些博物馆后,他感触很大,决定“转行”搞古陶瓷收藏。
  “我发现外国人特别喜欢中国的古陶瓷,古陶瓷的经济价值因此很高。在香港玉华百货的古玩店里,我看到二三十块钱的瓷坛子竟能卖到两三千元,回来后便决定自己也搞古陶瓷收藏得了。那时好的古钱币越来越难收集,收藏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却常常因为收不到着急上火,反而成了苦恼。我于是将古钱币转让了一部分,用赚到的钱去购买古陶瓷,因为行动得早,滚雪球式地搞出点名堂了。”老高说。

    老高家收藏
  自从开始收集古陶瓷,老高经常早上5点就出门,跑到送仙桥市场去淘货。他生性好动,一有空就往成都文物市场跑,卖一件、买一件,买一部分、卖一部分,逐渐有了点“家当”。因为有机会到全国各地出差,他在北京、西安等地收到不少好东西。遇上一件珍品,他有时兴奋得几天睡不着觉,往往半夜爬起来一个人细细欣赏。若是买了件拿不准年代的瓷器,就天天与圈内的朋友研究切磋,查阅资料,非弄个明白不可。到后来,他在成都租了两个场地,也就是两个摊位,踅摸好东西的同时,将多余的“宝贝”卖掉,以此扩大他的收藏。
  当藏品达到一定数量之后,老高开始琢磨搞一个博物馆。因为每次有朋友来观赏,总要一个一个从柜子里翻出来,很麻烦。几年前他出过国,知道国外博物馆大都是私人搞的,像美国、加拿大这些国家里,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个甚至几个私人博物馆。而国内的博物馆基本上都是国有的,很大,很正规,但一般都集中在大都市,小地方的人要看几件文物十分不易。老高于是就想,他的这些藏品是不是也可以组建一个小型博物馆了。
  高邦荣曾经想过在大邑县的安仁镇修建一个像模像样的博物馆,但是测算一番之后,觉得自己一时还没有这个能力。他说,投资少说也得100万,管理人员大概需要100多人,每年收入顶多三四十万,收不回资金。老高的二弟在深圳搞贸易,劝他说别折腾了,100万的投资搞贸易的话,周转一次就回本了,搞一个博物馆明摆着是烧钱嘛。再说,建博物馆这样的事属于公益事业,应该是政府的事,想挣钱,很难。老高于是只好作罢。
  然而一旦有了这么一个念想,老高终究心痒难耐。去安仁是不可行,那就在自己家里搞一个展室总该行吧?这个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高邦荣有两个兄弟,一个在深圳经营一个贸易公司,另一个在加拿大搞一个软件公司,资产上亿,他们为高邦荣建博物馆提供了一些资助。
  老高说:“光靠省吃俭用和钱币交易赚的钱难以收集上规模上档次的古陶瓷,我这些年收藏积累也是两个弟弟援手资助下完成的。”
  去年8月,成都市文化局的专家在看了高邦荣的藏品之后,认为从数量和规格上都具备成立一个私人博物馆的条件了,于是批准了他的建馆请求。
  高邦荣说,在两个兄弟的资助下,他修建了现在这个新居。一二层用来全家居住,三四层作为收藏展室。他带着我们穿过几道厚厚的防盗门,参观他的珍藏。老高乐于讲解他的藏品,从蜀汉陶俑到宋三彩,从元明瓷器到清代、近代瓷器,高邦荣帮我们粗略复习了一遍中华历史。临了,老高说这只是他收藏的一半,他总共有3000多件宝贝。
  “这些陶瓷的年份从商代到民国的都有,以古陶瓷为主,窑口包括邢窑、越窑、邛窑、定窑、龙泉窑等20多个,我也顺便收藏了一些青铜器、古钱币和陶俑。因为我想着先开馆后完善,每件藏品的解说卡还没有写好,来了参观者,我就亲自担任讲解员。”老高说。
  老高说,从开馆到现在,共有3000多人次前来参观过他的博物馆,有一天一下子来了六七十人,将门前一条街占了一半。

    博物馆之“家”
  老高的这个博物馆是非企业性质的,运作起来还得靠其他贴补,但他说每月至多1000元的费用对他来说并不是很大的困难。他在楼下开辟了两个休闲区,收藏爱好者参观后可以在那里喝茶、交流,收取一定的费用。同时也通过交流一部分低档古玩增加一点收入。高邦荣说,上些档次的文物要经过国家批准后才能进行拍卖,他不可能靠这个博物馆发大财,他也不想指望靠博物馆发财。
  老高说:“靠我自己的生意,门票、茶水钱每月收入大概有个一千来元,可以维持博物馆的日常开支了。开支其实也不很大,雇一个小工每月300元,给女儿开的‘工资’是一个月500元。成都市政府每年还给我两万块钱补贴。房子自己修建的,也没花多少钱,所以经营起来压力也不是很大。一切慢慢来,我这家庭式小博物馆,不能跟国家的大博物馆相比,我就担心领导来,要我扩大规模。我打算稍后再花点精力搞个二期工程,把闭架改为开架,把三楼楼顶花园打理一下,再开辟一个休闲场所。今后怎么发展也只能走着看,可以找个别人来经营。我也不想搞得太复杂,靠这个挣钱,太累了!”
  高邦荣的博物馆的领导机构包括馆长、副馆长,分别由高邦荣的女儿高秀眉、夫人宋学萍担任,高邦荣本人只是名誉馆长。这真是一个“家庭”博物馆,机构设置为一部、一室、三科:“一部”为展览部,由高夫人宋学萍任主任;“一室”为研究室,高邦荣自任主任;“三科”为信息及联络科、财务科、保卫科,分别由高秀眉及聘请的有关人员负责。
  高邦荣说:“我女儿是馆长,我爱人是副馆长,我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收藏爱好者。我并不想刻意追求功名,有了博物馆,多了一个聚会的地方,收藏的朋友在这里交流学习,有好东西大家共赏,或者开一些研讨会,鉴定会,权当以馆会友。别人都以为我是个大老板,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我只是个小人物。搞博物馆也就是给娃娃搞一个职业,女儿毕业后可以选择去她的两个叔叔的公司去发展,但她有意继承我的这份事业,将来也算有个固定的职业了。”
  高邦荣的女儿高秀眉今年才19岁,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读书,但对父亲的收藏极有兴趣,有望继承高邦荣的收藏衣钵。
  目前,高邦荣的这个博物馆接待的大多是省、市、县收藏协会的一些爱好者,成都市文化局的有关领导曾有意出面为这个博物馆与旅游部门牵线,以便扩大经营,但高邦荣考虑时机尚不成熟。他说,完善是一辈子的事,他希望在收藏政策方面能得到进一步的支持。
  他说:“我们经营私人博物馆的苦恼是,专业部门瞧不起我们,在他们眼里我们只是游击队,不正规。可实际上我们起的作用是一样的,我就希望政策上能进一步支持我们这些私人开的博物馆。”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