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杜氏标本
http://www.gcmag.cn
2004年第8期《光彩》杂志
本刊记者 张宜昌
“我不想通过博物馆赚钱,只要不赔钱就行,只要能保证博物馆日常开销,让博物馆正常运转就行。”
四年兴衰两难忘
新华社沈阳1月8日电:我国首家私人古生物化石馆——文雅博物馆今天在锦州开馆。
该馆由我国古生物化石收藏家杜文雅先生创办,面积800平方米,总投资1000万元。展品以距今1.4亿年中生代晚侏罗纪辽西化石为主,并有部分国
内外化石珍品。计有爬行类、鱼类、两栖类、昆虫类及植物类等化石标本数百件。其中较珍贵的有中科院以杜先生姓氏命名的“杜氏孔子鸟”化石,该化石的出现打破了德国始祖鸟近百年一统天下的历史;一楼史前生物栖息生活的巨幅壁画下,展出一棵长达9米,距今1.2亿年的完整木化石,属国内罕见……
——上述文字是2000年1月8日媒体对辽宁省锦州市文雅博物馆开馆的报道。
笔者有幸与多家媒体的记者一起参加了文雅博物馆的开馆仪式。那时的杜文雅红光满面、神采飞扬,与几百名来宾握手言欢,是何等的喜悦兴奋,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踌躇满志。
如今,当我再一次来到那幢三层白楼的文雅博物馆时,展馆已关门大吉。馆内展品如今已经不见一件,四壁空空如也,一个个玻璃柜都凌乱地靠边休息。一楼大厅里,一件件饱含杜文雅心血的展品都被打成了包装,不日将运走。这儿哪里还有博物馆的半点痕迹,倒像是一个偌大的库房。
杜文雅在三楼那间勉强可以称为办公室的房间里接受了我的采访。同四年前相比,他苍老了许多,神色黯然。他告诉我他患了肺癌,正在治疗中,还说都是被博物馆折腾的……
揭开“始祖鸟”头骨构造之谜
不惑之年的杜文雅青年时代就爱好收藏。早些年,他下海经商,积累了一些资金,有了搞收藏的资本,加大了对收藏的投资。他收藏的古董在锦州地区颇有知名度。
杜文雅从把玩各代古董到后来的专门收集古生物化石有个转变过程。最初是看到收集和出售古生物化石有钱可赚才从事收藏的,后来看到辽西出土的珍贵化石通过各种非法渠道流失到海外后,就不完全是为了赚钱了,他痛惜国宝的流失,萌生了保护国宝的念头。他不惜重金收集辽西地区出土的各种古生物化石,主要是鸟类等脊椎动物化石。
1998年,他发现一块收集来的鸟化石十分独特,就去请教了专门从事鸟类化石研究的侯连海教授。侯教授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他对这块化石经过研究,有了惊人的发现——这块化石揭开了“始祖鸟”头骨构造之谜。1998年6月17日,侯教授在国际权威的科技刊物《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对杜文雅提供的这块化石的研究论文。为了纪念化石收集者杜文雅的贡献,侯教授将这块化石命名为“杜氏孔子鸟”。从此,“杜氏孔子鸟”成为了国际知名的珍贵鸟类化石。
“杜氏孔子鸟”化石的命名,无疑是对杜文雅的一个激励。他收集的化石越来越多。这时,他又萌生了办一个私人化石博物馆的想法。得到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支持和肯定后,杜文雅全力以赴创建私人博物馆。经过半年多的筹备。文雅博物馆于2000年1月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
杜文雅收集化石,创办博物馆共投资1000万元,用光了他15年经商的全部积蓄,还用房产抵押向银行贷款200万元。
杜文雅创办中国首家私人古生物博物馆和展出包括“孔子鸟”在内一批珍贵古生物化石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海内外考古专家们的关注。“杜氏孔子鸟”闻名世界并动摇了鸟类起源问题,对生物进化的研究贡献重大,引起了世界考古界人士的极大兴趣。2000年5月28日,“古鸟类与进化协会第5次会议暨辽西热河生物群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锦州市作为分会场,接待了来自40多个国家百余名学者专家。他们把文雅博物馆作为考查研究第一站。各种肤色的外国专家对文雅博物馆里的大量罕见藏品叹为观止,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
此后,文雅博物馆及辽西化石闻名世界,杜文雅经常收到巡回展览的邀请函。
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杜文雅携馆藏先后到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做了巡回展览。所到之处,颇为轰动。在美国展览期间,美国自然博物馆意欲出资1亿美元收购“杜氏孔子鸟”标本化石,但杜文雅不为所动。
生存危机考验文雅博物馆
外界都知道文雅博物馆馆藏丰富,藏品的考古和经济价值双高,但不知道文雅博物馆正遭遇生存危机。在市场经济中,国家博物馆都步履艰难,困难重重,私人博物馆更是举步维艰。文雅博物馆的十来名员工工资连同水电费最低开销每年需要20万元。这20万元怎么解决。虽然发点门票,但那是杯水车薪;到外地巡展,挣点巡展费,又遭到限制。以藏养藏的办法杜文雅也想过。用三级以下化石标本做成盒式礼品出售,这倒可以解决点经费问题,但有关部门就是不批。2001年,杜文雅曾和国内三家机场达成意向,在那里出售化石礼品盒当游客纪念品。他在首都机场里,连房间都租下了,可就是不能营业。年租80万的房间整整租了一年,“许可”却没能办下来。
杜文雅坦率地对我说:“我不想通过博物馆赚钱,只要不赔钱就行,只要能保证博物馆日常开销,让博物馆正常运转就行。这个馆既然开了起来,还有点知名度,让它倒了闭没法对社会交待……”
锦州市政府对文雅博物馆的评价一直很高,有关领导不止一次地说过“下大力气支持”的话,但实际上只拨过一次款——50000元。事实上,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办博物馆既非长久之计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这点杜文雅懂。但让杜文雅想不通的是,既然锦州政府方面财政有困难,那么大连市政府以优惠条件邀请文雅博物馆到大连落户,锦州方面为什么又大力挽留,说一定支持杜文雅把博物馆办下去?
杜文雅碍于情面,谢绝了大连方面的好意。他本以为市政府领导这次挽留他会加大对博物馆支持的力度,结果,“大力支持”还是停留在口头上。杜文雅失去了一次良机,再次陷入了困境。他拆东墙补西墙,靠借贷来维持博物馆的运转。被博物馆的生存弄得心力交瘁,落下了难治的病。最后,文雅博物馆还是不得不沉重地关上了大门。
我问杜文雅博物馆难以支撑的重要原因是什么,除了政府方面外。他说了两点:一是有关部门限制太死;二是我太守法了。”见我一愣,他说:“守法就要受困受穷。近年,许多人要出高价买我的一二类化石标本,我不能卖,因为国家规定,三类以上化石不允许交易。如果我不守法,一年卖一块标本就足够我的经营费用了。在美国巡展时,在美国的朋友劝我留下,凭我带去的那些价值连城的藏品,办绿卡不成问题,立刻就可跻身于美国富翁行列,但我没动心——现在……”他苦笑道:“拥有无价之宝,却为生存所困。这不是守法就要受困吗?”
“守法就要受困”,杜文雅用自身遭遇总结出来的这句话让我感到吃惊和悲哀,真想不通这是他的不幸还是社会的不幸,真想不通这句总结是“个案”还是普遍现象。
杜文雅话题又一转:“偌大中国,总有一方土壤适合我生存。”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这里移居上海或珠海了,他已和澳门国际展览中心签订了3年合同,对方提供场地,他提供展品,利润分成。
和杜文雅谈了两个多小时,心里一直沉重、压抑,听到这里,心情才开始轻松。说心里话,对杜文雅的移居,我有几分恋恋不舍,毕竟是辽宁老乡呵,但事已至此,也只好顺情说好话:“树挪死,人挪活……”
临别前,我不无担心地问杜文雅:“到那儿如果再遇到生存危机怎么办?”
他不假思索地答道:“只要我不死,博物馆就能活着,那是我的全部生命啊!”
我为他的执著而肃然起敬。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