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老板的困惑
http://www.gcmag.cn
2004年第7期《光彩》杂志
王建民
A、B两家企业的老板都是我的朋友。两人于1997年初先后办起了自己的厂子,生产同一种产品——拖鞋,而且都销往日本。最近因为工作关系,我走访了他们两人的企业,看后感触颇深。
7年后的今天,两家都已有几百名工人,几千平方米的厂房,可以说小有规模。但是细察之下,这两个曾经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企业,发展的差距还是很大。A企业一派繁忙景象,总经理、生产车间的工人、负责集装箱装运的业务员,以及办公室的全体人员,无一空闲。因为要货量大忙不过来,他们还将一部分定单委托生产同一产品的B企业做。创业之初,两家都只是几十人的小厂、租赁的厂房。现在A企业买地建楼,盖起了崭新的厂房,B企业却还是租来的房子。A企业一年到头定单不断,产品在日本市场卖得很红火;B企业因质量时好时坏,这么多年下来始终在日本市场立足不稳,即使在当前的生产旺季,定单也是寥寥无几。
我想原因只有一个:企业家素质的差异,决定了企业经营的优劣得失。
一是文化基础的差异。B企业主50多岁,只有初中文化,而且又未能通过学习弥补知识的缺陷,目前的文化水平基本停留在初中阶段;二是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上抱残守缺。B老板担任过多年国营企业的厂长,做了私企老板依然未能及时更新和吸纳现代科学管理方式,延续以前管理上的“老经验”,导致管理松散,工人积极性不高。虽然工人数量比A企业多了近四分之一,但生产效率却远远不及。因为管理不到位,工人在堆满布匹的车间里随意抽烟,曾先后两次被安全生产检查组亮“黄牌”;三是人才观念上的差异。B企业内部学历最高的是办公室主任,高中文化,是老总的亲外甥。此外企业的质量监督员、办公室人员、车间负责人等几乎都是文化不高的“自己人”;四是做日本生意不懂日语,也是经营的一大障碍。B老板虽然与日本客户做了7年生意,但根本无法与对方交流,总是在有大生意时临时请一位翻译应付一下。由于语言无法沟通,导致感情无法交流,更谈不上经营理念的沟通和交流了,还经常出一些不应该的洋相。
A企业主40不到,不仅自己自学了大专课程,精通日语,还动员妻子和女儿学日语,母女俩都达到日语翻译的水平。在繁忙的经营之余,他还多次参加浙江大学等高校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每年春节都携全家到日本过年,了解市场行情,沟通销售渠道。企业虽小,但管理人员中有三分之二是高学历,他还高薪聘请有管理经验的老同志来管理生产等,这一切都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走访时,A企业的日方合作者对我们说:“与这样有素质的企业家做生意,我们放心。”
而在B企业,老板则满脸困惑地问我们:“多年来,我全心全意对客户,生意依然做不起来,这是怎么了?”
实际上,像B企业这样“想不通”的业主大有人在。他们看到别的企业一天天强大,深为自己企业的前景担忧,但又苦于自身素质的限制,缺乏良策,于是经常陷在深深的苦闷之中。
编辑
hej@gcmag.cn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