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富民强市的生力军

——广安市个私经济发展综述

        
  http://www.gcmag.cn  2004年第7期《光彩》杂志
  
吕通兵
  
  广安,是邓小平同志的家乡。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里朝气蓬勃,人心思进。广安450万人民豪情满怀,携手共进,奏响了“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富民强市”的最强音。
  
  创新理念  在解放思想上找动力
  3年前,广安民营经济总量小,档次低,素质差,特色不明显,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低,作用小,对财政的贡献率不高。2001年,广安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得出一个结论:广安的落后不只是基础的落后、发展的落后,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落后。因此,广安市委、市政府确立了“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主要方向,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途径”的工作思路,提出“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支持民营企业就是为民服务”等一系列新理念,为发展民营经济扫清了思想障碍。随后,全市上下广泛深入开展了“实现新跨越,加快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大讨论,形成了“活力在民营、潜力在民间、发展靠民办、稳定靠民富”的共识。以后,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对诚信民营企业、优秀民营企业经营者、优秀个体工商户以及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先进部门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一种“以富为荣,以富为能,以富为强,尊重创业,崇尚实干”的观念深入人心,广安的民营经济由此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

  突出特色  在发挥优势上挖潜力
  广安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进程较快、煤电建产业链初步形成、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的产业优势,加速发展特色民营经济。
  坚持走资源型工业发展路子,打造煤电建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民营支柱工业。腾辉水泥、利万步森水泥、金亿煤矿、思源矿业、启明星电力等民营工业企业先后在广安建设发展。目前全市124户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05户是民营企业,全市97家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中有86家是民营企业,48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中有47家是民营企业。
  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机制、方法抓农业,努力培育农业产业化特色民营龙头企业。全市已培育建成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3户、农业开发业主3349户。实施了“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战略,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优质生猪、蔬菜、水果、蚕桑、大米等产业初具规模优势,民营经济在农村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坚持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着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充分发挥邓小平故居、华蓥山人文优势,深度发掘邓小平故居保护区、华蓥山自然风景区独特的旅游资源,打造邓小平纪念园、华蓥山石林天然大盆景、龙须沟、仙鹤洞、宝鼎等旅游精品。同时吸纳民间资金,围绕旅游大力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等关联产业。2003年全市主要景区景点接待游客2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21亿元。

  搭建载体  在筑巢引凤上夯基础
  为了给民营经济构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广安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小城镇建设,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功能,以最优质服务、最优良管理、最优美环境吸引民营资本、民营企业向园区和小城镇聚集。广安思源工业园区在2003年与12家民营企业签订了合同协议,项目建设资金总额达12.98亿元;华蓥特种养殖园区在2003年引进了10个总共投资5000万元的项目落户园区;武胜县制定了“一园二区二线”规划,建成了沿口工业园区、万隆、华封民营经济示范区,212线和304线沿线10个乡镇的10个农业科技示范区。广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陶瓷工业园区、回乡创业园区及各区市县的特色工业园区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吸引了诸如顺泰纸业、华通钢缆、万千饲料、华茂陶瓷、银禾米业、风味园兔业等一批技术先进、行业优势明显、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入园,增强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后劲。

  完善机制  在深化改革上动真格
  广安原有国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档次低,素质差,机制不活,包袱沉重,生产经营举步维艰。2001年以来,广安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国退民进”战略,按照“三个百分之百”要求(100%的国有企业实行改革、100%的国有企业转换机制、100%的国有企业职工转变身份),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到2003年底,全市298户国有企业全面完成改制,改制后的企业焕发生机与活力,成为了全市民营经济的龙头和支撑。同时大力引导民营企业推进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改变落后的家族式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目前,全市1669户民营企业中有80%以上是按照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制组织形式组建和运作的。

  激活资金  在招商引资上出实招
  为了打破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广安市坚持改革开放,大力招商引资,激活民间投资,畅通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的途径,努力发展民营经济。通过国有企业改制,吸纳了民间资金12.86亿元,盘活存量资产30.2亿元,扩大增量资产6.3亿元;通过开展“致富思源、共建广安”和“我为小平故里植棵树”活动,全市各地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精心筛选,反复论证,围绕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和产业、资源开发、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编制包装了1200多个项目,主动出击,采取多种方式,拓展招商引资渠道,使民营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广安。2001年至2003年,广安市招商引资216.3亿元,到位资金87.9亿元,其中2003年协议引资83.7亿元,到位资金38.2亿元。2004年一季度,全市签约引进项目198个,履约项目188个,协议引资23.6亿元,到位资金10.8亿元。广安还通过优惠的政策和宽松的环境,鼓励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引导群众将存款通过合伙、入股、独资等形式投资兴办民营企业。3年来,全市吸纳城乡居民闲散资金40多亿元用于发展民营经济。

  优化环境  在搞好服务上求突破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候鸟型经济,哪个地方环境好,它就飞向哪里。
  近年来,广安市委市政府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坚持不懈地把整治和优化环境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性工作来抓,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对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扩大,“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主体”的氛围基本形成,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围绕一个“活”字,努力提供宽松政策环境。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15个市级相关职能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政策,废止或修改了过时的地方政策性文件27个,取消行政审批项目79项,切实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放权松绑。2003年,在省纠风办、省统计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一次万人行风测评活动中,广安市综合得分居全省第一名。
  突出一个“优”字,着力打造优质政务环境。2001年,全市深入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活动,着力解决了一些机关和干部中存在的衙门作风、“三乱”现象、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2002年9月以后,市、区市县两级相继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规范审批行为,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责任制,提高服务效率。2002年,全市开展了投资环境集中整治活动;2003年,市委市政府制发了《广安市机关工作人员勤政廉洁八条规定》、《广安市优化发展环境警诫制度》和《广安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过错责任追究暂行规定》;2004年3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整治优化投资环境的意见》,对反映出来的典型问题、损害投资环境的案件和涉及到的责任单位及领导进行了严厉查处。
  着眼一个“净”字,倾力建设有序市场环境。深入开展了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业垄断、欺行霸市等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建立了民营经济投诉处理制度,制定了《广安市民营经济组织投诉处理办法》,积极受理各类投诉举报,及时查处妨碍民营经济的案件,切实维护了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
  展望未来,广安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喜人。广安市委市政府已将2004年确定为民营经济发展年,提出要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争当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排头兵。广安的民营经济必将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