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领头雁满都拉
http://www.gcmag.cn
2004年第6期《光彩》杂志
王丽杰 魏淑华
在北科尔沁草原上,一提起满都拉,人们都赞不绝口,说他是牧民的贴心人,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今年58岁的满都拉是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宝勒格苏木巴日嘎苏嘎查的蒙古族牧民,共产党员,20年前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他率先改变“牧民不经商”的传统观念,干起了个体经营。1990年,致富后的他又开始想着治沙育林,已初见成效。
但1998年一场洪水冲走了满都拉近10年的劳动成果。当地房屋草场被毁,桥梁道路中断
,受灾的牧民缺吃少穿,居无定所。面对眼前的情景,满都拉想起了自己的身世:1968年,37岁的母亲去世,留下一个不满4个月的小妹及身患重病的父亲,是乡亲们在那政治高压下暗地里送来炒米和牛奶喂活了小妹,自己也是靠吃百家饭才有了今天。他想:现在乡亲们受灾,该我回报他们了。满都拉把自家商店300多米布料、价值6000多元的日用品和4000多元钱的粮食无偿送到苏木政府用于救灾,又把自己家仓库用的防雨布扒下为无房的群众搭起帐篷,受灾的群众需要什么,只要他家里有,尽管去拿。当时身为个体劳动者协会分会主任的他带动了当地其他个体工商户,他们主动捐钱捐物,响应政府号召,振奋精神,齐心协力抗洪救灾,重建家园。
满都拉居住的嘎查78户牧民,无畜户就有17户,仅有2000亩甸子地又被洪水冲垮,无疑是雪上加霜。扶贫已成了这里的当务之急,也是苏木政府最头痛的事。满都拉把自己的有限资金全部调用起来,2001年,他选中了最贫困的20户84口人作为自己的扶贫对象,出资30万元购买了500只绒山羊和500只大尾绵羊给每户50只,3年内所产羊羔(大约在100只左右)和羊绒收入全部归贫困户所有(绒收入约7000元)。他还把自己承包的400亩耕地分给他们耕种,每户每年收入2000多元。满都拉又为每户买来两口猪和20只蛋鸡,用来解决眼前副食及零花钱。这样,无论眼前还是长远,牧民们的生活都有了基本保障。闲暇季节,满都拉还督促他们拾牛粪用来解决取暖做饭用柴,把自己承包的沙地和贫困户自己的土地都利用起来,出资为每户购买3000多棵速生杨树苗统一栽植,约10年后成材,按现在的价格每棵平均40元,等于给每户定期存款9-15万元。除此之外,满都拉帮助每户建了青贮饲料池,每池可贮1万斤饲料,每户建塑料暖棚两间,可供牲畜过冬,这样一来,原来一贫如洗的牧民又拥有了土地和牧畜。为彻底改变一些贫困户懒散的生活习惯,满都拉与帮扶对象“约法三章”:一是在他帮扶期间,完不成自家的农牧业劳动谁也不能外出闲逛;二是他给买的扶贫畜3年内不准宰杀,不准送礼,不准用于顶债;三是积极参加嘎查组织的科技培训活动,不准参加宗教迷信活动。用满都拉的话说:“过去分草场到户是富民政策,但没有监管措施,贫困户往往产生懒惰心理,没有进取心。治贫先治懒,得帮助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
扶贫前的牧民每年人均收入只有357元,而2003年的人均收入达到1560元,满都拉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满都拉的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事迹2003年12月被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录制并播放,他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先进个人、市级优秀党员、文明建设十大标兵,并当选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大代表。
编辑
yangnq@gcmag.cn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