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化污染为财富的浙江女

        
  http://www.gcmag.cn  2004年第6期《光彩》杂志
  
王宏昌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新疆奇台县那些随风飘动、令人生厌的废旧塑料袋停止了肆虐,昔日里遍地开花的塑料残片少了许多。这些被称作白色污染的残物,一下子有了身价,闲散人口捡,下学的学生捡,打了包全送到一位浙江女人那儿换了钱。不久,奇台人渐渐熟悉了这位浙江女人,后来她又被周边的木垒县、吉木萨尔县的人所熟知。
  这位浙江女人今年37岁,名叫姚祥平,身材瘦而单薄,说话做事却掷地有声,坚决果断。当年姚祥平和丈夫告别温州老家,四处打工,风餐露宿,总算攒下一笔钱,本可以在家乡盖座小洋楼,过几年安静日子了。然而姚祥平却说:自古以来死钱不经花销,得办实业把死钱变活钱!并执意要上新疆,认为新疆远是远,可地大物博,机遇也多。
  夫妻俩带着苦心经营多年积攒下的一笔钱,足迹踏过南北疆,做过经销生意,也与人合伙办过工厂,结果均因种种原因没有搞成。辗转反侧,姚祥平和家人、亲属最终驻足在奇台县。这一次,浙江女人不再急于求成,而是走出县城下乡村,细心考察。最后终于拍板:办个塑料编织厂。乍一听,亲戚朋友们好心相劝:快算了吧,仅县城里塑料厂就有好几家,就连国营的都散了伙,工人下岗没活干,前后亏损、负债300多万元,连职工们当年入股的28万元也没了着落!姚祥平嫣然一笑,似有成竹在胸:奇台是个国家级农业大县,因盛产优质小麦而享名“金奇台”,一年下来,农民得用多少编织袋来装粮食、盛饲料啊,这么好的市场前景,不利用那才真是傻瓜呢!
  2001年,姚祥平的塑料编织厂运转起来。为了节省资金,她从国资局租来一套编织机,年租金5.3万元。昔日下岗的熟练技工们又有了活干。生产正常了,浙江女人又动上了心思:厂子要发展,一靠质量,二靠降低生产成本,要用质优价廉的产品去占领市场。于是姚祥平和丈夫明确分工:丈夫主外,跑市场并收集经营信息;她本人则在厂里抓质量、管生产,并对几位亲属一一详细分工,各司其职。
  在奇台,有的企业把降低成本放在投机取巧或克扣盘剥工人工资待遇上。姚祥平瞧不起这种搞法,她把聪明才智用在产品工艺和品种上。她到农村走了一圈,就发现这农业大县着实用掉了成百上千吨的塑料制品,长此下去污染严重,牲畜吃进肚里,会得瘦死病,对人类则危害更甚。于是她开始用合理的价格收购废旧塑料,带着技工对设备进行改造后,专门用回收的废旧塑料生产编织袋,销往农户家中,用以装饲料、饲草等物。这给农民提了个醒:过去装粮食和饲料均用雪白的好袋子,这一来各尽其用,农民的开支也节省了。
  这样,化污染为财富的同时,浙江女人为边疆经济及其环保事业立下一功。不过期间却有一件“意外”之事。姚祥平原以为厂里交了定额税就万事大吉了,却没想到回收废旧塑料还得纳税。当税务机关找来时,姚祥平虚心听取了有关税法宣传,马上拍板说:既然是政策规定了的,借钱也要交!于是她欣然补交8万元税金。
  “这是一个勤劳而又明理的女人”,厂里职工包括厂外熟悉她的人都这样说。她是厂长,是法人代表,可也是搬运工、临时工。哪个工序最忙,她就在哪里干。她看似瘦弱的身体,有使不完的劲,就连说话也是粗嗓门。有人劝她悠着点,别累得不像个老板样。她说“只说不干那是地主资本家,咱得干,不然心里别扭”。
  2003年,姚祥平又购置了72万元的新设备,新袋子、再生袋都生产,产品不仅占领了邻县市场,而且打进了乌鲁木齐批发市场。姚祥平还花钱维修了租来的厂房,给职工的人均工资也从原来的500多元增加到600多元。她向国家缴纳税金已达40多万元,用于各类社会公益事业的捐款捐物达3万余元。她使包括季节工在内的40多名下岗职工有业可就,改善了家庭生活。
  在一片真诚的赞扬声中,姚祥平说:“做女人就得自重自爱、自强不息。”

    编辑 yangnq@gcmag.cn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