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西街“领事馆” 

        
    http://www.gcmag.cn  2004年第3期《光彩》杂志
    本刊记者  杨年强

    西街有经典的成功,也有刻不容缓的挑战。  

    在西街一色的青瓦白墙中,有一座赭红外墙的房子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声名远播海外的李莎酒店。
  李莎酒店并不大,不过是一家才有40个床位、既做餐饮又做客房生意的个体小酒店。但就是这样一家小酒店,却引得游客尤其是海外游客纷至沓来,许多人还点名非住这里不可,就连法国总统密特朗先生也曾慕名前来小憩……
  报道阳朔西街,不可能绕开李莎酒店。

  经典的成功之路也伴随着艰辛和挫折
    李莎酒店的老板是一对当地夫妻,李洪森和李莎红。
  那是198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八桂大地,阳朔旖旎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民风民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心思活络的人已经开始尝试着给这些背包老外提供餐饮和住宿服务。同在一家个体小饭馆当厨师和服务员的李洪森和李莎红一商量,觉得给人家打工远不如自己干划算,就辞了活,自己干。
  他们开起了西街上最早的3家涉外饭店之一——“碧峰酒家”。这个名字表示,他们期望有朝一日,自己的饭店能够像县城里著名的碧莲峰一样,名扬四海。
  但最初,他们这家“涉外饭店”主打的食品并不是老外青睐的西餐,而是李洪森拿手的红白案中餐。而老外吃中餐其实只是尝鲜,骨子里认同的还是西餐。所以,他们的生意并不理想。
  不得已,他们卖起了包子和酸菜。虽然辛苦、麻烦,但这两样不起眼的小吃食,却成本低,利润高,而且见效快,有“吹糠见米”之功。正是凭着这小小的包子和酸菜,两个年轻人不仅度过了最初的艰难时光,而且有了一笔宝贵的积蓄。
  1987年,李洪森和李莎红这对生意上的合作伙伴,终于幸福地结合到了一起。婚后不久,他们听说云南的旅游业发展得很快,外国游客比阳朔更多。一心想把自己的事业做得更大、更辉煌的李氏夫妇,把日益走上正轨的碧峰酒家交给了一个亲戚经营,他们自己,则一头杀向了云南。
  但他们刚踏上昆明的土地,就把4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6000元血汗钱弄丢了。不得已,他们由老板变成了打工者,从头开始。一年后,他们才重新积攒起一笔资金,来到大理,开起了阳朔碧峰酒家的分店。没想到几个月后,一场大地震不期而至,云南西北部陷入一片自然灾害之中,大理也没能幸免。
  旅游业本来就非常脆弱,哪能承受接二连三的打击?但刚刚遭受过自然灾害侵袭的大理,不久又受到政治风波的影响,使这个著名的旅游胜地一度变得极为萧条,相关的酒店、饭馆、工艺品店等等,生意难以为继。
  夫妻俩眼见短期内复兴无望,就转让了门面,打道回阳朔了。

    有困难找李莎酒店
    1990年初,李洪森和李莎红回到阳朔。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因为同样的原因,阳朔的旅游业也一派萧条。他们寄予厚望的碧峰酒家,也撑不下去了——从1989年下半年到1990年上半年,它关张了近一年时间。
  更令他们吃惊的是,等他们准备重张营业的时候,却发现西街凭空冒出了6家“碧峰酒家”,以致此前曾报道过他们、后来一直给他们邮寄杂志的英国某机构的印刷物,寄到阳朔后邮递员都不知道该投递给谁了。
  夫妻俩为自己没有商标意识、让人钻了空子而懊恼。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他们决定,重张营业的酒店就以妻子李莎红的名字来命名,叫“李莎酒店”(Lisa’s hotel),既新颖,又洋气。反正李洪森的西餐经过多年的历练,已经做得很地道了,可以打响新的品牌。
  当时,中国的旅游市场乍暖还寒。李洪森夫妻俩趁着门面便宜,在西街的中心地段买下了一座当街的旧房子,然后将它翻盖一新。
  这一回,夫妻俩学乖了,他们不仅把“李莎酒店”注了册,还响亮地打出了“有困难找李莎酒店”的口号。他们很清楚游客的心理,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受伤、生病、掉队、丢失证件……是常有的事。遇到了这些困难,尤其是在异国他乡,怎么办?李莎酒店向顾客承诺:有困难,他们全力帮助解决。于是,在关于李莎酒店的故事中,就有了连夜把突发阑尾炎的丹麦姑娘送到医院、并安排服务员24小时陪护的故事;有了雇车赶到机场,将德国教授遗失在酒店里的钱包、护照等及时送还的故事;有了富裕后不忘社会,在自己捐助的同时,还宣传、组织住店外国游客,长期捐助当地140多位贫困失学儿童的故事……
  李洪森说,他们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仅为游客排了忧解了难,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声誉——这种声誉远播海外许多国家。1992年6月,法国总统密特朗先生来阳朔观光,在事先未作安排的情况下,突然提出要到李莎酒店去看一看、坐一坐。随行的人大惑不解,他说,他曾经在一本叫《孤独星球》的全球旅游权威出版物上,看到过介绍李莎酒店的文章,觉得很好,所以就记住了……

    刻不容缓的挑战
    作为一家定点涉外旅游酒店,李莎酒店“九成以上做的都是老外的生意”。而在李洪森的记忆中,西街真正热闹起来是在1996年后,到1998年则“更成气候”了。那之前,李莎酒店的西餐是“西街上做得最好的”,再加上他们一系列周到、细致的服务措施,李莎酒店成了西街上吸引外国客人最多的酒店之一。每天,那里都有很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住宿或用餐,其中不少是回头客,还有的则一住就是三五个月。外国人在中国的一所房子里频繁地进进出出,那情形,颇有点像进出“领事馆”一样,自然,随意,诸事顺利,心满意足。
  老外的频繁光顾,给李洪森和李莎红带来了滚滚财源。但像他们这种主要依托外国游客发展、壮大起来的涉外旅游酒店,正如前文所述,会受到自然灾害、经济危机、政治风波、地区局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西街采访的日子,我们就经常听到大家在感叹去年受SARS疫情的影响,生意清淡——作为生意人,他们大多对旅游经济的脆弱有着切肤之痛。
  李洪森也感叹大背景下个人力量的渺小,但这位行事为人都非常稳健的老板思考得更多的,却还是一些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挑战与压力。
  他告诉我们,在西街,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随着大量外国游客到来的,还有许多境外的经营者和投资人,他们看到了西街潜在的市场前景,也纷纷来到这里投资、经营。他扳着指头给我们算了算,在这条不到1000米的古老街道上,境外人士经营的饭馆、咖啡店就有10多家,像法国一对孪生兄弟开的“乐得餐厅”,新加坡人开的“红星特快”咖啡厅,马来西亚人经营的“旅行者酒吧”;“黎士酒家”的女老板是澳大利亚人,“没有饭店”含有丹麦资金……而在所有这些“外来户”中,投资最多、发展最快的当数香港人黄家磊(Sam)。他1999年才第一次来到阳朔,但几年时间,竟然一口气在西街上开了5家餐饮店:玫瑰木西餐厅、韩国料理、大树下酒吧、意大利之星冰淇淋店、斑鱼火锅店。而且,他还将两三处目前没有完全开发、但今后有望红火的地方,早早地定购下来,并支付了12年的租金……
  这些境外的投资人和经营者到西街来投资和经营,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西街业户经营理念的提升甚至是店铺的品味和档次提高等等,无疑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对李洪森这样土生土长的经营户来说,境外人士加盟西街餐饮业,带来的是西餐口味的新变化、西餐制作的新技艺和人们对餐饮文化的新理解、新要求,它势必会对囿于阳朔一地的本土业主带来新的、巨大的挑战。
  不仅如此。在境外人士和资金加盟西街服务市场的同时,还有不少外省市人(“新阳朔人”),以及一部分以前并不在西街经营、但已经在别的地方积累了资金和经营经验的本地人,因为看好西街的未来发展势头,也大举进军西街。他们虽然是“后来者”,有的却异军突起,做得有声有色。像采访期间,我们一直住宿的“可可酒店”,老板苏可可,以前就是在阳朔县城里做服装生意的。掘得“第一桶金”后,跻身西街。她先在西街的繁华地段花近百万元买下了一处房产,一层做西餐,二三层做客房,床位已经达到了50张,较经营有年的李莎酒店还要多。她却并不满足,又在西街旁边面向漓江的滨河路上开了一家分店,而且规模并不比总店小。
  于是,小小的西街上硝烟弥漫,竞争态势一年紧似一年,房租节节上涨,经营成本直线上升,就不足为怪了。
  李洪森说,西街换代太快了,“跑步都跟不上”。不少人因为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被淘汰出局;而原来的一些老住户,也大多不自己经营——改吃房租了。
  但李洪森和李莎红却不轻言放弃,他们在不断地改进餐饮质量、改进服务设施。2002年8月,有人出价480万元,想买他们的李莎酒店,但他们拒绝了。他们相信,只要努力经营,这小小的酒店就是一个堆金装银的聚宝盆。为此,李莎红还特地到英国去学习、考察了3个月。
  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谋划新的发展。李洪森告诉我们,他们将投资开办新的酒店,其规模大约在70-100个床位。“太大了不好。太大了就需要负债经营,管理成本也太高。”李洪森考虑任何问题都很稳健。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