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二次创业ABC

        
    http://www.gcmag.cn  2004年第3期《光彩》杂志
    张凤喜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相继出现了“买断工龄”的群体,一些被企业精简下来的人员,在拿到一笔数目不等的工龄补偿金之后,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工作单位,开始人生旅途的第二次创业。
  市场经济为人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市场经济也充满了五光十色的诱惑。我有一位朋友,原在石油企业工作,买断工龄后想大干一番。见别人倒腾服装,他也去倒腾服装,钱没赚着反而赔进去不少。见别人倒腾水果赚钱,他又去倒腾水果,结果又欠下一屁股债。后来,他又懵懵懂懂地闯进股市,几次失手之后,不得不落荒而逃。待他痛定思痛,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己几次选择都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清醒地认识自己,而是盲目地跟着感觉走,随波逐流。此后,他的心态逐渐平和下来,不再急于去圆那个“发大财”的梦了,而是脚踏实地地干起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西餐厨师,他从小受父亲的熏陶,也会做几手漂亮的西餐,他意识到这才是他的长处。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先试探着做了几样西餐食品,向几家超市推销。由于他做的西餐食品物美价廉,很快便打开了销路。接着他又进一步开拓市场,增添了向单位和家庭供应自助冷餐会的服务项目,后来又租下了一家企业闲置的食堂,雇佣十多个帮工,小作坊越办越红火。

  扬长避短,寻找二次创业的捷径
    从上述事例不难看出,只要扬长避短,善于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就能够很快打开二次创业之门。
  李师傅原是一家机械厂的工人,买断工龄后到一家汽车修理部当维修工。一次,有人匆匆拿着一个磨损的异形螺丝,询问有没有配件。这种汽车零件早已在市场上断档了,客户也是因为找了许多家维修部都无法配制,才试探着到这里来的。同事们要回掉顾客,李师傅却主动把活接了下来。原来李师傅在厂里时就是一个技术能手,多次参加过技术革新活动,他想凭自己的技术为客户配一个零件。果然,他成功了,客户大喜过望,不但按高价付了钱,而且千恩万谢。李师傅也从中受到启示,干脆自己另起炉灶,办起了一个专配各种异型零件的维修部。许多客户闻讯而来,生意越来越多,如今还雇了两个帮手。
  另一位张师傅,从小就喜欢摆弄家用电器。买断工龄后,他把目光投向了旧货市场。他先拿出4000元钱,托朋友收购了一些旧的家用电器,然后利用自己的技术进行维修、翻新,之后再通过朋友的旧货店卖出去。在旧货市场收购一台七成新的21寸彩电,仅付200元即可,经他修理、翻新之后,可以卖到280-330元。而一些像组合音响之类的电器,翻新后则可以赚到一倍的钱。张师傅第一笔投资4000元,两个月后便赚到了2000元。他看到旧货市场充满商机,便下定决心租一个店铺,自己单独做起了旧家电生意。

  生活中的难题,就是赚钱的商机
    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会有一些令人不如意之处。而哪里有人们为难的地方,哪里就有赚钱的机会。谁能为人们提供解决这些生活难题的服务和产品,谁就抓住了商机。
  40岁的黄玉琴买断工龄后,手里虽然拿着几万元补偿金,心里却没着没落的。丈夫的工资也不高,每月只有1600元,女儿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上大学,学费又从哪里来?她很想找一份工作挣钱,可在她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既无年龄优势,又无技术优势,要找一份合适的工作谈何容易?正在此时,黄玉琴的邻居中,有一对在私营企业工作的夫妇,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无人接送,便请无事可做的黄玉琴帮忙接送孩子,黄玉琴爽快地答应了。在接送孩子的过程中,黄玉琴发现,在这所学校就读的许多孩子的父母都是上班族,接送孩子上下学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难题。黄玉琴敏锐地感觉到,如果自己办一个“小学生托管班”,专门负责早、晚接送孩子上下学,中午为孩子们提供午饭,一定会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于是,她在学校门口贴出了小广告,竟然首批就有8个孩子入托。黄玉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精心提高服务水平,使托管班越办越好,生源也越来越多。如今她的托管班已有近20名学生,每月的净收入超过了2000元,比在工厂上班时的工资高出了一倍多。
  齐师傅在煤矿当了半辈子工人,家却是一直安在老家农村,对农村的情况十分熟悉。他了解到,现在农村中大部分青壮年进城打工去了,一到收割季节,农户急需机械帮助收获庄稼。他经过一番细致的调查,与几个买断工龄的工友共同投资30万元,购买了4台联合收割机,连人带机加盟到一家实业公司。他算了一笔帐,如果按一天收割100亩小麦计算,一亩地收费40元,每天收入就是4000元,一年从南到北走几个省,只要一个麦季就能把本钱收回来,以后赚到钱就是纯收入了。

  不怕生意小,就怕无特色
    由于企业效益不够好等原因,许多买断工龄的人员得到的补偿金并不丰厚,一般来说只能够做一些小本生意。当然,投资赚钱并非只是富人的专利,钱多可以干一番事业,钱少也能以小搏大,世界上许多富豪不也是从小本生意做起来的吗?做生意不怕本小利微,关键是要选准适合自己的项目,做出特色来,可能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
    陕西省某市38岁的女工于文娟,买断工龄后转而做凉皮生意。刚开始时,她批发别人的凉皮零售,一碗凉皮只赚4角钱。后来她决定自己用大米蒸凉皮卖,但每天只能卖出200碗左右。在两个月的时间内,生意始终热不起来。她不甘心让生意停留在这个水平上,便决定对全市凉皮的销售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在对各家凉皮店的产品品尝、比较之后,她下决心要融合众家之长,创造出一种“细而不烂、柔软爽口、硬而不扎”的新型凉皮。为此,她反复多次进行试验,并将试验产品拿到街市上去推销。在一个多月的试验中,她为实验所做的记录就有100多页。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新型凉皮终于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新凉皮推出的第一个月,她就净赚了1万元,第二个月的纯收入超过2万元,到第三个月,她的凉皮店门口竟然会常常出现顾客排长队的现象。半年之内,于文娟赚了10万元。但她并未满足现状,又进一步总结经验,对新型凉皮制作进行了标准化操作管理,并陆陆续续开办了20多家连锁点,4年间竟然赚到200万元的资产。
  由于企业被兼并,34岁的上海女工欧阳蓉不得不买断工龄。她先是到一位亲戚开的理发店打工,在这段打工的日子里,她吃苦耐劳,精心钻研理发美容技术,心中则盘算着:一定要把技术学好,把美容师证书拿到手,将来自己开店。后来,她了解到西安有一家美容美发培训中心创造了一种新的“中医活血化斑美容疗法”,美容效果非常好,而这种美容方法当时在上海还未出现。欧阳蓉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于是她向亲友借了一笔钱,直奔西安参加培训。一个月后,她将这项美容新技术带回了上海。回到上海后,她又继续在亲戚家的理发店打工。打工期间,一边参加上海著名美发师开办的培训班,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容技艺,一边悄悄地寻觅适合自己开店的铺面。一年后,她终于“捕捉”到一家可以开店的门面,此时她也已经拿到了“美容师”的职称。于是当机立断,借钱开办了自己的美容美发店。顾客对她推出的“中医活血化斑美容疗法”十分欢迎,开张一个月,小店就开始赚钱了。几个月后,她还清了债务,一年之后,她积累了进一步发展的资本,如今她在上海和外地陆续开办了几家分店。

  不怕苦和累,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在缺乏知识、技术、资金的情况下,只要舍得下力吃苦,靠双手也能挣到钱。
  年逾50岁的赵师傅买断工龄后,靠着一手磨刀的手艺,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一天也能挣上几十元钱。由于赵师傅肯下苦力,刀又磨得好,被一家饭店看上了,便把磨刀的活儿全都包给了他,每月包银200元。这家饭店的厨师用了赵师傅磨过的刀后,都赞不绝口,便替他在同行中广为宣传。一传十,十传百,另外几家饭店也都请他去磨刀,赵师傅每天穿梭于各个饭店之间,总有干不完的活。
  在江苏南京的一个小巷内,有一个不过10平方米的小杂货店,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小店不仅营业时间特别的长,差不多每天都是24小时开门,而且在这10平方米的弹丸之地,经营种类也出人意料地多:衣服干洗、杂货零售、烤肠、炸鸡柳、板栗专卖等。40多岁的老板娘原是一位纺织厂的职工,3年前已经买断工龄,她的丈夫也相继下岗,无奈之下二人开起了这个小店。3年前,这位老板娘买了别人转让的设备开了家洗衣店,可干洗在天冷时生意不错,到夏天就不行了。于是半年后,用干洗店的收入,在仅仅10平方米的小店硬是辟出一半地盘,作了小卖部。一年后,旁边的一个门面转让,夫妇俩一咬牙,3万元租金拿下,开了个小小礼品店。后来觉得门面有些宽敞,就隔出一半租给了别人,之后这两年夫妇俩又先后加盟了板栗专卖、烤肠、炸鸡柳等。发展的经营种类越来越多,这边赚得少了,那边赚得多点,积少成多,不管怎样都有利润。小店几乎24小时不歇业,他们一家就住在阁楼上,夫妻两人轮流看店也方便。买的房子2.5万元一年租出去了,用来补贴两家店面每年4.5万的房租,辛苦一年也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老板娘豪爽又透着精明:“没什么计划打算,人家嫌小不肯做、看不上的行当,我们不嫌累也不怕吃苦,看准了就投资,只望孩子以后能得到较好的教育。”

    编辑 fuhj@gcmag.cn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