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看好2004--张立群预测中国经济走势
http://www.gcmag.cn
2004年第2期《光彩》杂志
本刊记者 赵兴旺 何健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分析和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研究,参加了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十五计划的研究或有关的起草工作。从1986年起开始定期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因为供给基础很强大,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今年GDP增长速度估计在85%左右,与2003年大致相当。现在大家都担心经济过热,我们认为一般过热的概念是总量概念,当总量供不应求,整个市场交易活跃时,价格越涨,大家越吃进,越吃进需求上涨得越快,如此循环往复。我们历史上有过这种情况。但这轮增长的特点与以前不一样,因为供给基础很强大,因此价格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你看现在需求最旺盛的家用汽车,价格还在往下降,就是因为有很强的供给能力。现在市场对供给的调节很灵敏,价格稍微有上涨的趋势,市场很快就跟进了,价格就不会朝上走,而是稳定下来,或者朝下走了,反过来还有个偏冷的问题,它有一个上下波动的内在的约束。这样看来不会出现很明显的过热现象。
体制、机制的问题只有靠改革才能解决
现在的问题是增长效率不是很好,像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利用效率,包括有些项目未来的投资回收,不能说完全没问题。特别是政府参与的一些项目,诸如政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经营城市名义下进行的大量的资金投资,以筹集资金为目的的土地开发。每个城市都在征地,每个城市都有土地储备,土地一级市场是由政府控制的,然后政府拿着土地到二级市场去出售,这中间差价很大,因为现在征地的价格是比较低的。据2002年统计,全国开发区土地面积是36万平方公里,而我们所有城市的面积加起来还不到这个数。现在是镇镇乡乡都搞开发区,土地的利用效率很有问题。有些地方在征地中把好的耕地给占了,对粮食生产能力有一定影响;有些地方政府不是量力而行,征完地后补偿资金不能到位,土地是农民基本的生活保障,失地的农民没有职业,没有土地,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对整个社会稳定就有影响。
这些问题不意味着过热,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健康的因素,是体制、机制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不能靠总量控制来解决,也解决不了。如果判断是总量过热,就要以总量紧缩的政策来对付。银根缩紧,首先受影响的不是政府,政府项目在银行还能贷到钱,反而是那些中小民营企业,他们本来筹资就不是很容易,你一收紧,包括央行给中小金融机构、信用社的资金支持全都给收缩了,他要贷款就更难了。
我们认为应该用改革的办法,减少政府对投资者的行政审批,放宽准入领域,逐步改革投融资体制,把融资渠道变得更丰富。现在是以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体系为主,国有商业银行和政府联系很多,以后要逐步把非国有的商业机构发展起来,把资本市场发展起来,大家就有更多的融资渠道。相对来说,金融对政府项目的支持力度会减少。通过这样一些改革来约束政府的投资行为,支持市场的投资活动,经济的增长会变得更健康。
在市场调节的情况下,有些东西不能把它想象得很完善
实际上咱们国家的经济一直以来就是带病在运行,这也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像对环境的影响,对资源的影响,安全生产、劳动用工方面的问题,很多是这个发展阶段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比如在山西,国有煤矿现在都是在超负荷地运转,但产量只占山西煤炭总量的50%,其他都靠小煤矿。小煤矿有市场,但存在安全生产、矿脉利用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把行业准入规则定得严格一点,达不到标准就不能挖;矿脉也由国家作规划,哪些能挖,哪些不能挖,统一技术标准。但不应绝对地禁止他,通过管理可以减少问题,想要完全避免很难。再比如那些小钢铁厂,他也有市场。比如农民要盖房,他不一定买宝钢的钢材,用当地小钢厂的钢材就可以了,价格又便宜。在市场调节的情况下,有些东西不能把他想象得很完善。
中国正在经历重化工业化的过程,需要更大规模的工业制造业。13亿人要全面小康,假设人均住房面积从现在的15平方米上升到20平方米,家庭汽车普及率从现在不到1%涨到3%,那需要的规模比现在要大得多。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靠市场来拉动,能赢利企业就会千方百计去做,由此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他不会去考虑。政府可以立法,对企业加强管理,不符合标准就不准你上。但这种管与被管的矛盾是非常尖锐的,这也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较量。有很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我们可以尽量让代价小一点。
只有发展才是解决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本出路
这一轮增长比过去要健康得多,至少是认真做投资考虑的企业要多得多。80年代、90年代前期,那时候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大多是政府投资来做的,决策机制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他考虑市场的程度比现在要少得多,现在很多企业是盯着市场盯着竞争对手在做。很多钢厂是民营企业在建,搞几百万吨的大钢厂,他要投很多钱,这钱也不是很容易来的,他不会轻易把钱拿出来,他要对市场做一些分析,会很仔细地去计算投资回报,应该来说这样投下去的项目它的效益是有保证的。现在有的说搞钢厂投资回收很快,一两年就收回来了。
因此现在的增长质量比以往要高得多,我们不能因为它还存在问题就因噎废食,对我们国家来说,这么多的待业人员,你经济不发展,社会能稳定吗?现在有这种发展潜力,有这种需求潜力,有这个市场空间,又有资金来支持,就是应该积极发展。只有发展才是解决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本出路,小平同志说发展就是硬道理,确实是这样。离开了发展,政府执政的基础、政党执政的基础都没有了。
宏观调控要慎重
就宏观调控来讲,第一总量上面要提高警惕。这一轮经济发展所带动的整个生产规模的扩大是过去任何一轮发展所不能比的。13亿人要过好日子,需要很多产品,会有一个资源约束问题。比如去年进口铁矿石4亿吨左右,原油进口占了50%,矿产进口国的开采量会有临界点,远洋运输能力也非常紧张,去年国内远洋运输价格每吨就上升了不少,港口吞吐量也有限制,这是一个刚性约束。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从上游对下游产生一些影响,长期下来资源约束性供求矛盾会表现出来。这种供求矛盾下增长的特点有可能会起变化。一旦供不应求,竞争就不充分,粗放型的增长会比较多。如果资源供给太紧,确实需要适当的总量政策来收一收国内需求的扩张速度。比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这几年讲要扩大消费,消费也有一个稳定增长的问题,匀速比较合理。比如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要有一定抵押,要有担保,安全性做大一些,可能会增长得更稳一些。
还有对预期要适当引导,现在企业看市场很好都上项目,对资源需求会很集中,有些资源性消耗与这有关。从整个调控来看,总量方面要适度。但一定要慎重,预期一旦改变,他的收缩也是非常快的。大家要干都干,要不干都不干了,全不干了又冷了,想再调动起来就难了。
最主要的是加快改革,现在很多发展方面的问题是与改革联系在一起的。就是让体制里边的规则完善起来,严格起来,大家都真正地按规则来办事。民营企业最需要一个规范的环境,受一些权力的不正常的干扰少一些,特别是财产规则要建立起来。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着力点要转变
积极的财政政策现在来看是要调整的,积极不能变,财政还要做努力,我的观点是积极的着力点要转。原来是扩大投资,以投资的扩大来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现在的着力点应该是支持整个结构的更加协调。现在讲五个统筹,实际上财政应该在支持五个统筹方面下更大的力量,更多地支持社会的协调发展,比如城乡要努力做到协调发展,还有区域性的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这都是财政应该去做的。着力点要从原来的扩大投资扩大需求以保持必要的增长率转向支持整个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就是说要从总量扩张转到结构优化。
货币金融政策还是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从货币金融政策来看要慎重,因为我们对这轮增长的总量变化特征把握得还不是很准确,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要轻易地大幅度地动用货币信贷政策。现在货币信贷政策还是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就是不要轻易地说收或者轻易地放,货币政策保持基本稳定很重要。货币政策调控的重点应该放在对货币供给的调控上,就是说根据货币需求的变动,根据短期拆借市场货币利率的变化适当改变货币的供给。通过货币供给,适当地调控货币总需求。
存贷款利率上调我是不赞成的。利率是资金的价格,资金价格高了,用的人就少了,这会影响货币需求。货币需求不要轻易改变,因为投资预期有一部份是和资金价格联系在一起的。决定投资行为无非是未来回报率是否高,还有就是投资成本怎么样,这两者加起来他才决定做不做,这种预期不要轻易改变。一旦改变,很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哗一下就全收起来了,这些项目收了之后,对另外一些行业会产生影响。好不容易发动起来了,都是靠一种预期,靠对未来的判断在支撑着,如果通过一些政策把大家的判断给改变了,就得不偿失了。
从宏观层面看,我感觉今年要从原来扩张性的政策逐步转到稳定性政策,但不是收缩性政策,现在还没有。它是有针对性的,哪里热就对哪加强管理。像钢铁、电解铝、纺织、水泥、汽车等这些在行业发展中有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加以引导。对过热的行业,银行贷款时要加强审查,投资立项审批要更严格一些,行业进入标准要更高一些。过度的发展就可能会有所收缩。
给民营企业的三点建议
中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中,有一些民营企业认为这是新的发展机会。第一我认为他们的看法是对的,现在确实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而且这一轮增长潜力很大,时间不会短,企业要抓住这个机遇发展壮大。这一轮增长的特点是在竞争中展开的,虽然需求增长得很快,但各个行业发展得也很快,所以作为企业家一定要有竞争的观念,风险的观念,市场的观念。你不能现在觉得市场很火,比如钢材投资很快能回收,就匆匆忙忙上项目。你要认真研究市场,研究同行。如果你对同行研究不好,上的项目起点比人家还低的话,那未来就麻烦了。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应该按照规律办事,要守法经营,依法经营,同时企业发展要考虑一些社会问题,要注意生产者的安全,注意对环境的保护。作为一个企业,你这方面做得好,那你就有长久发展的基础,从长远看还是划算的。今后中国是民营企业的天下,不要短视,如果短视了,这钱你现在赚着,过了些年就不行了。要按规则经营,要有长远考虑。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2003年经济运行特点
★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上升期
2003年预计全年GDP增长率可以达到8.6%
★重工业增速明显快于轻工业
★投资高速增长,消费结构保持升级势头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贸易磨擦存在隐忧
★总量矛盾缓解,某些能源、原材料供应出现缺口
★粮食产量持续下降,供求关系并未逆转
★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持续高增长,外汇储备大量增加
2004年主要指标预测
☆2004年我国消费增长率预计将恢复到9%以上,高于去年水平
☆投资预计将稳定在去年的增长水平,即30%左右
☆预计今年出口增长率将回落到10%左右
☆今年GDP增长率可望达到8.5%
☆建议200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定在7%
(摘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课题报告)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