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加盟便利店,赚钱便利吗?
http://www.gcmag.cn
2004年第2期《光彩》杂志
本刊记者/杨生恒
便利店是什么?不就是开在小区拐角的夫妻杂货店吗?——那里面卖的无非是饮料水果鸡蛋针头线脑手机充值卡等等。可以这样理解,
便利店和杂货店有相同之处,但广义来讲便利店已经是一个连锁加盟的行业。世界便利店巨头“7-11”迄今已经拥有近3万家加盟店。有关资料显示,“7-11”在日本的平均毛利率高达47% ,美国加盟店的毛利率平均也在40%以上。便利店在中国南方城市的发展势头很猛,在广州、上海等地,都曾有过便利店“抢铺”的热潮。
卖的是“便利服务”
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明便利店和杂货店的不同,那就是:杂货店卖的是商品,而便利店卖的是服务。杂货店和小超市等传统意义上的小型零售业态,商品买进价和售出价的差额就是盈利的唯一途径;但在便利店,除了这条路,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路可以走,那就是围绕着“便利”二字大打“服务”牌。
便利店出售哪些服务?在日本,便利店所提供的便捷服务可以说包罗万象,如代收罚单、水费、电费等各项周围居民的日常费用,包括接发传真、网上购物、照片冲洗、包裹送货到家服务等等,更有便利店积极涉足熟食领域,让传统食品、饭店业也倍感威胁。
中国的便利店尽管还不太成熟,但在服务意识上并不落后。 在上海,便利店的密度已经与日本及美国的平均水平相接近,便利店的速食也抢夺了周围小吃店的不少生意。在北京,大小超市并不少,报摊也不少,可是能够在一地既能买到生活用品,又能买到当日报刊这样的文化用品的地方并不多,“快客”便利店就可以同时满足这两种需求。这里知名的服务还有“一店借伞,异地还伞”的公益性服务项目;有彩扩、复印、代收水电煤移动话费等传统性服务项目;有金融便利站等时尚服务项目。随着收费的服务越来越多,便利店不仅增加了利润,而且密切了与社区居民的关系。
在广州,一种“专业化便利店”开始萌芽——实际上可以称之为“便利店中的便利店”。因为在这样的便利店中,“便利”终于胜过了“商品”,为居民提供的便利化服务已经成了这种店里唯一的商品。比如有一家“家政便利店”,主攻家用电器清洗、家庭保洁、家居布置、请保姆、家庭庆典等小区家政服务。从事便利店经营的商家称,广州将来还会有专门的肉菜便利店、快餐便利店。
赚的是“蝇头小利”
上海的下岗女工严建莉有过成功经营一家便利店的经验,从她的经历中可以看到便利店盈利最关键的秘诀。
2000年6月,联华快客正式开始特许经营,推出了扶助下岗待业人员创业的“投资7万元,做个小老板”的特许加盟方案,因此催生了一批成功加盟创业的“小老板”,严建莉就是其中之一。
下岗前,严建莉在超市工作过,有从商经验,但这和当老板还不同。她很快发现,要开张营业,7万元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得翻一番。最后总共花掉了15万元。不过,经过悉心打点,严建莉当年就尝到了甜头,不出4个月,她就还清了5万元的贷款。
严建莉称,便利店经营窍门就是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她对社区环境熟、服务细、人缘好,每天的早餐、盒饭很合居民口味,并且,她还拥有香烟销售权……这些优势让她的小店人气更足。就在她开店不久,又有其他几家便利店挤入这一地区,门面、设施都比严建莉的店气派,当然对她的生意也造成了一些影响,但严建莉凭着细微服务站住了脚。
一般来说,便利店的营业面积在50~150平方米左右,经营商品品种在2000种左右,因为要24小时经营,一般需要工作人员8到10名左右。投资虽然并不需太多,但对于小业主来说每天的房租、水电费也是笔不小的开销。好在便利店商品价格比一般大型超市高10%左右,加上服务方面的创收,毛利据说可以达到30%左右。
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便利店不存在大宗购物。据调查,每间便利店每次花费在20元以内的消费者占68.2%,40元以上的仅有8%,基本上没有超过100元的。因此,便利店要做好,必须从小处做起,做好每一笔生意,哪怕是只有“蝇头小利”的小生意。这种态度和便利店提供的种种社区服务都是为了“聚集人气”——也是便利店成功的关键。
喜的是“旺铺旺角”
投资便利店,选择合适的店址非常重要,这是便利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网点考察因此成为有加盟业务的便利店公司首先进行的一项工作。
2003年4月,北京经历“SARS”期间,联华快客看好这是“圈地”的大好时机,他们利用店主急欲脱手的心理,以低价格收购了大量店铺,闪电般地成立了40多家连锁店。
而在便利店已经日趋饱和的上海和广州,对“旺铺”的争夺更加激烈残酷。就拿上海来说,一家挨一家的便利店已构成沪上一道奇特风景。随着中心城区沿街商铺资源越来越稀有,租金持续攀升,各家便利店不得不四处寻找新的空间。据上海市连锁商业协会统计,上海便利店数量已经超过3500家,提早两年半实现了上海市商委在本世纪初制定的“十五目标”。 这种情况下,上海便利店协会不得不专门制订了上海便利店首份《选址公约》。
便利店的选址因此变得愈加重要。一些大的便利店连锁企业开始“借体生长”——凭借城市已有的一些其他网络布点:地铁、加油站、公园等等。但是这样依然避不开对手,甚至经常能看到同一公司的两家便利店同时出现在一个社区,相互竞争。不过,换一个角度看,这也未必是坏事。日本“7-11”一旦在一个地区开出了第一家店,其他店立刻就会以此为中心在四周集结分布,实行团体作战,因为大规模的集群开店可以降低货品采购和配送成本,一致的整体行动和区域市场占有的高密度可以迅速扩大品牌在地区的知名度,提高宣传效果,这是单店和小规模连锁店所无可比拟的。同业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通过协调整合,将“旺铺”扩张为“旺角”,也能提高单店和总公司的整体竞争实力。
忌的是“水土不服”
尽管便利店怎么看都值得一试,但如果不考虑本地的生活和消费状况,哪怕以上各点都逐一做到了也可能赚不回本,便利店在北方城市一直不温不火的状态就是最好证明。
北京的消费水平不可谓不高,但在上海和广州都有过良好业绩的联华快客在北京却放慢了开拓的脚步。2002年8月,联华快客正式进军北京市场之初,号称要在两年内开出600家便利店,但很快调整为“在2002年底前开出80家,2003年底开到200家以上”。而2003年年底,快客对外开店的统一口径只有98家。同时,该公司北方区与南方区的高层进行了几乎称得上“大换血”的人事变动,让人对其在北京的便利店业务产生疑问。
对此,快客北京公司新任总经理曹云一再强调:“快客”异地开店在一定阶段后必须实现本土化的改造,不能照搬上海便利店模式。可见“水土不服”对便利店业务的影响。业内人士对“24小时”的固定模式在北京是否必要表示怀疑,而且一家外来的便利连锁企业想利用北京现有的物流体系很难,因为便利店和现在北京流行的便利超市根本是两套理念。所以目前北京便利店仅有400多家。
便利店的“水土不服”不仅表现在套用异地经验上。商品和服务质量同样欠缺真正的“本土化改造”。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江明称,美国及日本便利店的毛利率高达38%以上,而国内便利店仅20%左右。他认为,目前中国便利店只是简单地把超市中的商品搬了个家而已,但价格却不具备优势。服务方面,中国的便利店也远远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据报道,上海有便利店服务员不愿意收受顾客的大面额钞票,宁愿让顾客“有零钱时再来买”。
由于诸如此类的种种原因,便利店这一业态虽然被看好,但近两年整体没有盈利,包括“疯狂开店”的上海和广州。便利连锁公司有他们的想法,尽管现在不能盈利,但坚持到最后的人一定能够得到巨大的市场。待外资便利连锁企业进入后,依靠出售网点仍然可以大赚一笔。但对于个体加盟者,就一定要清楚地了解这种业态的实质以及当下的市场状况,依据自身能力来作决定了。
编辑 付惠君(
fuhj@gcmag.cn
)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