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告
|
投稿
|
订阅
|
过刊检索
|
关于我们
鞋王“涅盘”
http://www.gcmag.cn
2004年第1期《光彩》杂志
李力华
100多家连锁鞋店,30多亿资产,却几乎在一夜之间崩溃
2003年5月25日上午,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接到一个报警电话。报警者称有一名涉嫌诈骗几十万元的网上通缉的人员已潜入长沙,现正在解放路的一家茶楼中喝茶。20分钟后,该名男子被闻讯赶来的110巡警拘捕。经初步审讯,确定此人为武汉警方通缉的网上追逃人员——原“百信鞋业”的创始人李忠文。
向贫困叫板,打工仔成“中国鞋王”
李忠文,1972年出身在浙江温州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善良贤惠的家庭妇女,父亲是个勤劳本分的渔民,他还有一个哥哥,一家四口靠着父亲打鱼的微薄收入过着清贫的生活。
1991年,李忠文因家境贫困没能继续学业。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只身到天津谋生。在同乡的介绍下,他在一家鞋店当了名学徒工。勤奋刻苦的李忠文很快就成了一名熟练的鞋匠,同时他的智慧和才干也渐渐被老板发现。于是,在做鞋之余,老板常常带他一起去进货,谈生意。李忠文很快发现,天津的鞋业市场基本上被温州鞋商所占领。看到那么多老乡在天津都发达了,他也萌发了想自己干一番事业的念头。于是,他想尽办法使自己更多地了解和熟悉经商的学问。
1994年,李忠文离开了鞋店回到温州老家。回来的当晚,李忠文便和哥哥彻夜长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很快得到了哥哥以及家里人的支持。不久,他和哥哥一道,拿着借来的4000元钱再次来到天津,开始了他的创业历程。
到天津后,兄弟俩首先在市郊租下了一间仅9平方米的小屋。白天,他们在天津街头转悠收集鞋市的相关行情,晚上则回到小屋商讨“发展大计”。一天,李忠文在市区发现了一家叫做“华清池”的老式澡堂子。房子是旧了点,但是位置还不错。于是他决定租下了华清池一楼420平方米的门面。兄弟俩亲自动手对店面进行了装修,在这里做起了皮鞋批发兼零售的生意。凭着两年来建立起的业务关系,李忠文直接从温州各大鞋商进货,实行低成本运作,低价位销售,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欢迎,生意很快红火起来,成了天津城里家喻户晓的鞋店。生意做起来后,由于人气较旺,兄弟俩又将多余的柜台高价出租给其他商户。温州人的经商天赋加上兄弟俩吃苦耐劳的性格,让他们头一年就赚了400万元,李忠文完成了他的原始积累。
1996年,兄弟俩决定走自产自销的经营道路。他们在天津又连续开了4家营业面积达四五百平方米的鞋店,而且生意都不错。经过几年的商场历练,李忠文十分看好国内中低档鞋业市场的发展前景。他毅然关闭了他刚开不久的4家店,重新租了5家上千平方米的大型门面,同时亮出“百信鞋业”的品牌,打出了“平民化,低成本,低价位”的旗号,并推出“鞋业超市”的概念,对外号称“中国第一家鞋业连锁企业”。他全新的经营模式使百信鞋业在很短的时间内为他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百信”在天津取得成功之后,李忠文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把目光瞄向了全国,梦想着把百信鞋业做成全国最大的鞋业连锁企业。然而,对外扩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每个欲开发的市场,李忠文总是亲历亲为,不敢有丝毫怠慢。每到一个城市,他总是夹着个皮包四处转悠,寻找那些生意冷淡但位置较好的店铺,然后将它们租下来装饰一新,形成自己统一风格的鞋业连锁店。
那是1998年,李忠文刚刚完成了武汉市场的开发,便开始筹划进军湖南。由于当时正值春运期间,车票十分紧张,李忠文只买到了站票,从北京站了十几个小时到长沙。到达长沙后,他已是疲惫不堪。下了车,他顾不上休息,在宾馆洗了把脸便赶往谈判地点。这次谈判,他得到了长沙市中心的一家旺铺,也由此打开了“百信”在湖南的市场。
经过四年的苦心经营,李忠文终于在全国40多个城市开了80家连锁店。一时间,这位30岁未满的温州小伙子一下成了全国鞋业的风云人物,被业界誉为“中国鞋王”。
奇迹般壮大,浮华背后却是危机重重
“百信”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与它的经营方式密不可分。“百信”在销售上除了注重低成本运作外,在经营上则采取“赊销”的办法,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相对的直接投入并不多。而因为有强大的销售实力,“百信”几乎不用担心货源问题。
2000年7月,李忠文衣锦还乡,在温州王朝大酒店宴请家乡的各大鞋商和名流。席间,李忠文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他在全国的80家连锁店,如果每个店每天售出一个品牌的20双鞋,那么,他每天在这个品牌的鞋厂下的定单就是1600双。如此充满诱惑的承诺,让在场的每一位鞋商都为之垂涎。觥筹交错间,留下的是无限的商机。
除了销售实力外,李忠文吸引商家的另一大资本就是自身的信用。在“百信”发展初期,信誉比较好。“百信”与供货商约定在一周之内结账,遇到特殊情况也不会超过15天。因此,“百信”与供货商之间达成了双赢互利的合作关系。供货商不但不担心收不回货款,而且还有许多供货商慕名而来争着向“百信”供货。自身信用就是“百信”经营壮大最大的资本。通过这种经营方式,“百信”就可以集中资本进行市场扩张。到2000年末,李忠文的事业达到了顶峰,年销售额高达15亿元。
李忠文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而是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他踌躇满志,要在2001年销售额达到17个亿,到2002年在全国开出100家连锁店,5年内跻身世界500强,垄断中国鞋业零售市场。与此同时,他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了100个商标,准备在全国各大连锁店建立100个品牌专柜,利用连锁店树立自我品牌,计划在2004年前使自己建立的100个品牌成为全国鞋业名牌。同时,他还花重金收购了“郑州亚细亚天津分公司”,并以每年300万元的租金在北京赛特广场租下店面。一系列大手笔的运作奠定了李忠文在全国鞋业界的霸主地位。他曾自豪地说,他的习惯是只做第一,不做第二。如果哪家百信鞋店在当地的销量不是第一,他宁愿关掉它。
当时,李忠文只要投资50万元,用于店面装修和柜台、货架的购买,就能开一家2000平方米的店。新开店的货有一些从老店直接调过来,另一些则先赊账。这种“空手套白狼”的经营模式,使李忠文几天内便可建立一个公司。诚然,做企业需要扩张,但扩张是一个系统工程,人财物都需要有一个良性互动,有一样跟不上就有可能带来致命的损伤。由于大量连锁店的快速扩展,公司不仅拖欠下供货商大量的货款,而且内部现金被消耗一空,资金链开始出现问题。对于一家产业如此庞大的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强大的现金支撑,一旦出现意外,将无法阻挡。“赊销”这把经营中的双刃剑,即将在李忠文身上演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悲壮。
对于每个商人而言,处于事业的巅峰往往也是最难把握的时期,一步棋没走好,就有可能“全盘皆输”。李忠文也没能幸运地过这一关。一味地追求“高、大、快”的目标,让他忽视了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管理上的危机也渐渐产生。
由于李忠文不停地在全国各地开分店,为了压价,公司成立了配货中心,采取“总部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的方式。配货中心自然成了人们眼中的“肥肉”,一些亲戚朋友便想尽办法往里面钻。他们中许多人大吃回扣,100元一双的鞋本来还可以压价,而他们则加价,要110元一双。货是用“百信”的品牌和资金买的,但最后却放到其他商场销售。正如一位供货商所说的,“现在李忠文失败了,他的许多亲戚朋友却成了百万富翁。”这种亲情、友情式的缺乏监管、缺乏权利制衡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便成了“百信”繁荣表象下的暗礁,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企业触礁沉船。尽管李忠文在日常的经营中,也觉察到了这样的问题。在2001年10月由各地分公司和分店店长参加的会议上,他大发雷霆,拍着桌子指责公司内一些人不顾公司利益以权谋私。然而,对此情况他也仅仅只能骂骂而已,因为许多“蛀虫”都是他的手足。
诚信缺失,传奇神话终归破灭
“百信”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壮大以后,其信誉却在走下坡路。首先,百信鞋业过于注重低价而导致劣质的商品流入市场,给消费者造成不良印象。“百信”鞋店从最初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平民化”鞋店变成了“麻烦”鞋店。各地的百信公司不断接到消费者的投诉,而有些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消费者又诉诸于当地媒体,造成的负面影响难以估量。因此,“百信”在质量信誉大打折扣的同时,销售额也逐渐在下降。
其次,“百信”某些分公司在经营上开始违规操作,比如拖欠供货商货款、不履行销售协议等行为在供货商中间造成了不良影响,给本来相对和谐的供销关系带来了许多不和谐音符。百信鞋业沈阳(东北)分公司自1998年3月挂牌成立以来,当地的“中国鞋城”的经营户便开始为其供货。起初,“百信”十分守信誉,一般一周之内就结账,最多不超过15天。但后来,结账从一个月一次发展到3个月、6个月,而从2000年初开始,半年一结账也做不到了,拖欠的数额越来越大,其中最多拖欠一位供货商500万元货款。于是这些经营户们慌了,集体踏上了向“百信”索债的道路。
而更严重的是,有的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偷税漏税的现象。2001年5月20日,百信鞋业沈阳(东北)分公司因涉嫌偷逃税款被国家税务总局查处。6月初,沈阳市委书记亲自批文,要求市内工商、税务、公安部门联合对“百信”问题进行调查。6月23日,调查组突然进入百信东北分公司办公室,立即封存了微机中的所有账目。由于涉嫌数额巨大,沈阳市公安局经侦部门当场扣押了1000万元的销售货款顶税入国库。随后,武汉、郑州、长沙等地的百信分公司也因涉嫌偷逃税款被国家税务总局查处。一场席卷“百信”全国市场的风雨扑面而来。
在查税事件以前,“百信”在全国范围内所欠货款达近1亿元。由于公司将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开发市场上了,并且,在查税事件中,公司账目被冻结,资金突然中断,无法按时偿还供货商所欠货款。此时在供货商间引起了恐慌,许多供货商立即停止供货并纷纷上门讨债。
资金链的断裂,令“百信”内外人心大乱。各地分公司的中上层管理人员也纷纷离职,造成部分公司机构近乎瘫痪。这一切,对一家庞大的零售企业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无奈之下,李忠文亲自前往各地向供货商作出还款承诺,说服各地合作伙伴继续向他供货。靠着他多年来在业界建立起的信用,一些供货商还是继续与之合作。他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百信”起死回生,从而来返还查税事件前所欠的近亿元货款。但是事与愿违,由于查税事件使百信鞋业的信誉大打折扣,经营每况愈下。无奈之下,“百信”开始变卖家产。其中,宁波百信200多万元卖给了一家地产公司,而青岛百信则卖给了一家房地产公司,杭州百信卖了近500万元,但这与他所欠的巨额货款相比还是九牛一毛。
此时的“百信”已经大势已去,李忠文纵有三头六臂也是无力回天的。他已用尽了自己在业界的最后一滴信誉成本。到2001年10月,“百信”巨额货款没有返还。在苦苦支撑了近10个月后,李忠文终于撑不下去了。百信鞋业连锁店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崩溃。俗话说,“墙倒众人推”。这时,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更是把“百信”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2001年9月20日,武汉某区200多名鞋商联名向武汉警方报告称:“百信鞋业武汉分公司于2月到6月间恶意拖欠货款总计1400万元,经商户再三催要,该公司被迫开出30张现金支票总金额达80余万元。而当商户到银行提款时才发现全都是空头支票。”虽然李忠文表示,武汉分公司的此举并没有得到他的授权,但是武汉警方还是于同年9月21日,以涉嫌票据诈骗罪对李忠文正式立案侦察。而此时,李忠文却不见了踪影。于是,武汉警方对李忠文实施网上追逃。
2003年5月25日,李忠文因公司遗留问题前往长沙,被及时赶到的110巡警抓获。在审讯室里,这位昔日的“中华鞋王”在谈到因涉嫌经济犯罪而被捕时,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人生总会有起起伏伏的时候吧!”然而,从渔家少年到亿万资产再到千金散尽沦为阶下囚,真能如李忠文自己所说的,只是人生的起伏吗?
编辑 付惠君
首页|广告|投稿|订阅|过刊检索|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 《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66517577 66517997